以针为笔 以线为墨 以布为纸

指尖技艺“绣成”指尖经济

2020年07月14日08:36  来源:贵州日报
 

盛夏时节,走进镇宁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景宁小区“银城锦绣”民族文化产业街,11家民族服饰生产企业一字排开,不时传来“哒哒哒”声响,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

“这是我们制作的手工蜡染服饰,结合镇宁蜡染技术,每件衣服价格四五百元。”镇宁蚩尤布依族民族服饰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紧锣密鼓地忙碌着,该公司总经理萧友清介绍,目前,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3岁学搓麻,7岁学纺纱,9岁种棉学点蜡。”镇宁一直流传这句话。在镇宁,当地很多农村妇女从小就跟着家人学蜡染刺绣,这曾是当地农村妇女农闲时的手头活,几乎人人都会。

镇宁自治县妇联工作人员顾家愫介绍,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点景宁小区建成后,镇宁结合当地妇女的习俗,打造“银城锦绣”民族文化产业街,吸引11家民族手工艺企业入驻,不仅解决搬迁点妇女就业,还让民族传统技艺得到传承。

镇宁作为省级“锦绣计划”示范县,结合安顺市“锦绣计划”(锦绣计划:将易地扶贫搬迁妇女聚集在一起,通过打造以蜡染、刺绣和民族服装服饰、旅游商品等为重点的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妇女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通过在景宁小区建设一个集展销、体验、培训等为一体的“银城锦绣”民族综合体验馆,着力打造镇宁雕、织、绣、染、画、品民族特色手工产业,全面整合相关特色企业,合力打造“银城锦绣”民族文化产业街。使广大妇女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宜绣则绣,手工艺品正从深山走出来,绣娘、染娘、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手工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指尖技艺正转变为指尖经济,在脱贫攻坚中绘就一幅美丽的“锦绣画卷”。

镇宁“银城锦绣”民族文化产业街的打造是安顺市“锦绣计划”的一个缩影。自2013年以来,安顺市蜡染及民族民间工艺品实现工业总产值28.83亿元、工业增加值2.04亿元。现有手工协会及企业200余家,从业妇女1.58万人。广大妇女依托“锦绣计划”,创业就业、居家增收、脱贫致富。“锦绣计划”已经成为政府牵头跨部门联动的民心工程、提高妇女经济社会地位的发展工程、助推家庭脱贫的小康工程、解决农村空巢留守问题的和谐工程。

近年来,安顺市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优势,以党建带妇建,主动担当作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以“锦绣计划”为抓手,积极带动妇女群众以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为全市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持续不断推动“锦绣计划”各项工作,探索出一条既能体现妇女手工优势、传承民族文化,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新路,“锦绣计划”成为全市一张靓丽名片。

安顺市妇联主席齐紫丽介绍,安顺通过“锦绣计划”的实施,让许多农村妇女重新拾起手艺,通过培训,技术有所提升。同时,打破“一盘散沙”的落后生产模式,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道路。把传统产品打造成受市场欢迎的商品,拓展销路,提升传统手工艺的价值。

下一步,随着妇女特色手工产业的发展,安顺市将持续深化做实“锦绣计划”,着力实施“强技能”“搭平台”“树品牌”“创示范”“建业态”“拓市场”六大工程,持续推动锦绣计划向纵深发展。(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胡彪)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