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走进纳雍县新房彝族苗族乡乌沙寨村,坡地上的皂角树林里,村民正忙着修剪枝条。
“如今皂角树变成了‘富民树’。我现在一边在村里的蛋鸡养殖场上班,一边用自家的自留地种植了12.36亩皂角树,收入比在外打工还要强得多,也不怎么累,还可以照顾老人孩子。”村民李忠文一边干活一边和记者聊着。
村支书彭启鹏告诉记者,村里的何首乌基地2018年5月建成,今年亩产预计4000斤,每亩收入1.2万元左右,通过这个基地辐射带动当地村民50人左右在此务工,每人至少每个月能挣到3000多元。
不远处的山洼里,恒大集团援建的占地105亩大棚蔬菜基地,50多个村民正在锄草,绑枝,一派繁忙的景象。由返乡农民工肖宇创建的蔬菜基地里,西红柿刚成熟上市,订单早就上门了,今年保守估计收入60万元。
沿着山路记者来到村蛋鸡养殖合作社基地,“养殖数量已经达到1.5万羽,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是‘股东’。”彭启鹏介绍,蛋鸡养殖场由县人武部出资20多万元于2018年建成投产,采用“养殖大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养殖大户每年给合作社保底分红,大户定价后,由合作社负责二次销售,所得利润归合作社所有,2019年已实现贫困户分红7.2万元。
在各项产业助推下,村民不仅成功脱贫,思想也得到了极大提升,从“要我脱贫”转变成为“我要脱贫”。
去年底,村民陈学付一家成功脱贫出列,但他没有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想着怎么致富奔小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的帮助去年仅养猪一项纯收入达5万元。
如今,在乌沙寨村,像陈学付一样不等不靠、自立自强的致富典型还有很多,他们有的养猪,有的养鸡,有的种皂角,有的种何首乌。截至6月底,全村72户贫困户354人通过发展种植和养殖业走上了致富路。(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凯 黄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