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铁路人眼中的“六盘水站”三代站房的变迁

2020年07月08日12:3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一代站房
一代站房

随着“滴滴”的刷卡声响起,如潮的人流涌入站台,现代化的高铁站房、开阔的站前广场……眼前的这些,对六盘水站“老铁路人”戴明盛来说,早已司空见惯。可当尘封的记忆重新开启,他才蓦然发觉,时代的发展如此迅猛。戴明盛说,当时做梦也想象不到会有今天的模样!

岁月从不说话,生活却在不留神的时候往前迈进了一大步。走入“老铁路人”戴明盛的记忆,让我们去了解六盘水火车站的历史变迁,追寻六盘水发展的脚步。

1966年7月1日,六盘水火车站前身——水城西站正式建成三等站通车,并纳入贵昆铁路全路统一营运网。这一天,22岁的重庆青年戴明盛,成了六枝火车站的一名扳道员。为了支援三线建设,他在这里扎下了根。1975年,戴明盛被调到了水城西站。

戴明盛回忆,当时的水城西站十分荒凉,只有一个站台,站舍还是用石头、石灰砌成的“干打垒”站舍,一天只有一趟列车,从昆明开往贵阳,到水城西站大概是晚上9点,第二天早上5点多才能到贵阳,要一个通宵。

那时,也没有宿舍,只能在车站候车室睡大通铺,站房候车室和售票处同处在一个只有5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平时嘈杂、夏天闷热,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这些就是戴明盛记忆深处的一代站房。

1980年12月,42岁的戴明盛成为水城西站的一名制动员,主要工作是调车。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4小时上班连轴转,夜晚的调车作业是在摸黑中进行的,靠着煤油灯边跑边喊,嗓子都喊到嘶哑。

1989年,小戴已成为经验丰富的老戴,二代站房的启用让老戴流下了热泪,候车厅面积1148平方米,分上下两层,能容纳1000余人同时候车,驶经这里的客运列车也达30余趟,车站也升级成了二等站。

2000年,老戴已临近退休年龄。不同的是,戴明盛工作的行车、客运、候车环境等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他坦言,当时单一的售票方式没能满足大幅增长的旅客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是由人工开包随机安检。

“不仅耗费人力物力,有时还得不到旅客理解。”对于戴明盛来说,时代在发展,火车站的服务态度也要跟上步伐。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需,这些质朴的服务追求,都伴随着六盘水站的发展逐步提升。

2012年,六盘水站晋升为一等站。此时,六盘水站已成为西南铁路新的重要枢纽站。而在铁路奋斗了40年的戴明盛,也在2004年光荣退休了,儿子戴礼玲接下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了一名铁路职工。“因为从父亲那一辈身上感受到‘三线精神’,也因为情怀,和火车结下了缘。”戴礼玲说。

“客流量大幅度提升,日均发送旅客12000人左右,每天有32对始发列车经过六盘水,最高发送人数突破29000人。”老戴的儿子——如今的六盘水站站长戴礼玲,说起那时创造纪录的发送旅客人数,还是十分自豪。

2015年12月1日,六盘水火车站第三代站房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积9998平方米,站台上设置等长无柱雨棚、进站天桥和出站地道,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今年7月8日,安六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时速最高可达250公里/小时,安六高铁运营初期,每日开行六盘水至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方向动车组列车10对,贵阳至六盘水间铁路旅行时间最快1小时09分可达。至此,六盘水市全面接入全国高铁网,进入“高铁时代”。

“退休后,我也经常过来看看,现在安六高铁通车了,1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贵阳了,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骄傲!”“老铁路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老戴感叹道。

而小戴作为新时代铁路人,不但见证了铁路在六盘水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六盘水的巨大改变。对于新征程,小戴表示,将全力打造高铁品牌,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打响“中国凉都”品牌作出铁路人应有的贡献。(文/雅璐 图/六盘水车务段党办)

(责编:罗彬月、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