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小資金”撬動“大民生”

貴州畢節: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打通代表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龍章榆
2023年03月15日14:36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春日時節,天氣放晴。

迎著陽光,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厙東關鄉陶營村村民楊才全陪著孫女楊夢婷走出家門,准備到離家不遠的村圖書室借閱課外讀物。

當走在圖書室前的平整步道上,爺孫倆信步前行,不再像往日那般小心翼翼。去年8月,楊夢婷趁著暑假到圖書室看看書,每次走到圖書室前破損的坑窪步道,總被磚下濺出的污泥弄臟衣物,苦不堪言。

楊才全得知后,找到市人大代表肖軍反映情況。肖軍認真記錄,並向鄉裡提出代表建議。爭取到8400元的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后,僅5天時間,這條破損的步道就被修葺一新。

近年來,貴州省畢節市探索設立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著力解決“項目進不了籃子,資金進不了盤子”的代表建議問題。從2021年起,畢節市人大常委會每年設立1000萬元﹔2022年,畢節市各縣級人大常委會設立500至1000萬元不等的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但又沒有項目支撐和資金來源的代表建議,扎實做好緊密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工作,架起了人大代表與群眾間的“連心橋”。

資金“及時到”,事情“限時辦”

“園長,有家長來看幼兒園了。”畢節市黔西市紅林鄉中心幼兒園園長王禮玲循聲來到操場,站在彩色的懸浮地板、綠色的仿真草坪上,王禮玲心裡有了底氣。

原來,由於地處“風口”,紅林中心幼兒園的操場一到冬天就凝凍,久而久之,操場地面被凍壞了。黔西市人大代表王會等知曉后,在去年黔西市兩會期間,聯合提出了代表建議並上報黔西市人大常委會。

出乎王會意料的是,黔西市人大常委會經過調研,很快就批復13.87萬元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用於該幼兒園建設懸浮地板和仿真草坪,並協調愛心企業捐贈10萬元的供暖設備設施。8月,紅林中心幼兒園項目建設完成,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幼兒園的學生人數從原來的224名增加到260余名。

“人大代表在大會或閉會期間向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提出對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是人大代表執行代表職務,履行代表職責的重要方式。”畢節市人大選任聯委辦公室主任楊濤說,“以往,代表們的建議以文件的形式轉辦到政府部門,有些建議一時難以被列入政府投資計劃。有了代表建議專項資金,就可以從代表建議中甄選實施金額,在50萬元以內並且年內既能夠完成又能取得實效的小項目,推動代表意見建議辦理從‘紙上’落到‘地上’。”

經過兩年實踐,畢節市人大常委會在專項資金管理、項目申報審批、實施監督、驗收報賬、運行維護等環節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制定了《畢節市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畢節市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項目管理辦法》等制度,保証了資金使用規范,項目質量過關。

聚焦“微實事”,撬動“大民生”

告別了晚上摸黑走路的日子,家住畢節市金沙縣安底鎮居民羅天華心裡很高興。“家門口的河道完成了綜合治理,河水清了,護欄新了,還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吃了晚飯出來遛彎,日子安逸得很。”

羅天華的幸福感,得益於畢節市人大代表陳斌的努力。去年1月,陳斌得知新安社區河道兩側護欄年久失修,缺少路燈照明,存在安全隱患。經過實地走訪,他將群眾訴求形成代表建議,獲得35萬余元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解決了居民的“老大難”。

“小資金”撬動“大民生”。畢節市縣兩級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重點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解決鄉村道路修建和維修、教育設施改善、環境治理等“微實事”。

畢節市七星關區洪山街道蘭苑小區建於2010年,小區內的道路是瓷磚鋪就的斜坡路面,雨雪天路面濕滑。“年輕人都經常磕碰摔倒,老年人一到冬季更是不敢出門。”60歲的小區居民陳畢黔盼望有個舒心的出行環境。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去年3月,畢節市財政局批復24萬元,用於蘭苑社區路面改造。僅用時1個月,1700多米的瓷磚路就翻修成柏油路面,小區3000多居民紛紛豎起大拇指。

2022年,畢節市市縣兩級共計設立5900萬元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全市500余名市人大代表通過走訪座談、電話微信等方式,開展聯系群眾工作3.9萬人次,並通過提出意見建議等方式進行交辦,推動216件民生實事有效解決,惠及59萬余名群眾。

辦好“小項目”,架起“連心橋”

每逢趕場天,家住納雍縣沙包鎮的焦敏天不亮就起床,簡單洗漱后,上街擺攤賣豬肉。由於沙包鎮缺乏固定的農貿市場,焦敏沿街擺了20年的“流動肉鋪”。“路上擺攤容易擁堵不說,還存在安全隱患。”

去年,納雍縣人大常委會收到人大代表建議,實地調研后批復了50萬元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實施沙包鎮包包寨村大壩鄉村集市整體搬遷項目。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項目實施前,包包寨村多次召開群眾會,充分聽取大家的意見﹔項目實施過程中,民生監督員天不亮就到施工現場,監督工程質量。眾人拾柴火焰高,該項目將於2022年12月完工並投入使用。

“新市場離家僅半小時路程,大家都來這裡趕場,2小時左右豬肉就賣完了。”新建的市場劃分了蔬菜區和生肉區,焦敏拿到了生肉區的固定攤位,結束了“流動肉攤”的歷史。

近兩天,黔西市雨朵鎮平壩村村民李登祥每天都喜歡到路上轉一轉。看到來自黔西市城區的小貨車開到田間地頭直接收購蔬菜,他樂得合不攏嘴。“得虧這條路新修了,要不然地裡的菜都賣不出去。”

李登祥所說的路,是平壩村通往相鄰的金碧鎮和黔西市城區的通組路。這條路自2009年投入使用后,因年久失修,路面坑坑窪窪,外面的車輛進不來,村裡的蔬菜出不去,村民們面臨“豐產不豐收”的窘境。

去年,黔西市人大代表付慶梅在走訪中接到群眾反映,並申請了34萬元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因工作原因,付慶梅選擇用手機視頻連線的方式,與群眾開展座談,察民情、匯民意、聚民智。“要想富先修路,現在已經爭取了34萬元的項目資金,但要修900米肯定不夠,大家投工投勞把這條路修通干不干?”

“說干就干。”因為以往投工投勞修路有基礎,村民們很快商議出邊溝、堡坎的選址,全程參與了材料採購和監督。去年10月,該路段正式動工,李登祥和村民們每天8點就上工,一直到天黑才收工。僅20多天時間,這條困擾村民多年的“腸梗阻”被打通,大家歡呼雀躍。

如今,隨著一筆筆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落地生花”,一件件民生實事辦成見效,架起了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連心橋”,有效激發了代表履職的積極性。現已是全國人大代表的付慶梅和肖軍更是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早已通過實地調研提出了多條代表建議,爭取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實施更多民生項目,推動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得到解決。

(責編:敖嘉鈺(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