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履職故事】楊恩蘭:扎根基層一線 當好“植物醫生”
春回大地,山鄉原野生機勃發。一邊是麥苗拔節,滿目翠綠,一邊是油菜花開,金色燦爛……感受著生機勃勃的律動滿壟遍野,楊恩蘭滿心歡喜,倍感欣慰。
楊恩蘭是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農業農村局植保站站長,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她,堅守在主要農作物病虫鼠害監測防治基層一線7年,足跡遍布水城區30個鄉鎮的村村寨寨,對農作物有著特殊情感和深刻認識。
從走出大山求學到廣州接受高等教育,又放棄在廣州穩定的工作,響應家鄉召喚扎根基層,楊恩蘭孜孜求索的是把科學研究的論文寫在大地上。她坦言:“我研究生階段所學的植物保護專業更適合在一線做農技推廣,隻有深入田間地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所學。”
全國兩會前夕,楊恩蘭仍馬不停蹄穿梭在水城區各個鄉鎮,忙培訓、忙調研,收集民情民意、完善建議提案,7年的基層歷練,她不僅成長為農作物病虫害防治專家,也成為與群眾打交道的專家。立足自身植保工作經驗,楊恩蘭提出要加強建設植物保護體系隊伍,同時期待為農業防災減災工作爭取更多的政策和資金,護航貴州糧食穩產增收。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農業農村局植保站站長楊恩蘭。受訪者供圖
給植物當“醫生”,守好糧食安全責任田
雨水節氣過后,油菜逐漸進入蕾薹期,是管護的關鍵時期。“這事赴京前必須得干好。”楊恩蘭暗下決心。盡管忙著寫提案,仍把病虫害防控技術培訓放進日程。
2月9日一早,水城區龍場鄉發堤村油菜花田中,30多名當地村民自發圍成一圈,一場油菜病虫害防治培訓正在火熱進行,主講人便是楊恩蘭。
“大家看,這種葉片發黃還有點卷曲的,就是被蚜虫咬的。”“還有這種葉片上的淡黃色小斑點,是油菜霜霉病的早期。”……從田間抱起一把受到病虫害影響的油菜當“教材”,楊恩蘭舉例子、打比方、發藥劑、親自示范,細心講解著霜霉病、蚜虫、猿葉甲等主要病虫害的危害和防控技術要點、藥劑使用方法等。
此般場景,在楊恩蘭過去7年的工作時光裡,曾無數次上演。田間變教室、作物當教材,農戶圍一圈,一個地塊待一天,一個問題反復講,是楊恩蘭的工作習慣,也是她的工作日常。
走進村寨,有農戶評價楊恩蘭是植保“女漢子”,“能爬坡上山、能下地干活、能飛植保機、能放老鼠夾、能解剖害虫……”事實上,作為一名基層植保人,楊恩蘭面對的實際挑戰遠不止於此。
坡坡坎坎,最難種糧。地處烏蒙山區的水城區,山間平地少,高山坡地多,農作物主產區大都在山坡上。基於復雜的自然地理條件,擺在眼前的首先是土地分散、路途遙遠、農作物每年病虫害發生情況復雜且不規律等問題。
害虫侵襲怎麼治?預防“體檢”該如何做?怎麼加強營養,讓作物苗更好成長?怎樣搶抓防治時效,確保作物產量增收?
出身農家、學農出身的楊恩蘭,深知農作物收成如何關乎一家吃飽穿暖,也深刻明白病虫害防治對農作物生長的意義有多大。
“老鄉們的收成不容有失,病虫害防治耽誤不得!”為了摸清常見病虫草鼠的發生規律、繁殖規律和危害規律,楊恩蘭常跑到田間地頭進行監測和病虫害調查,即便是在農閑的冬季,她也堅持下地。平均一周下鄉3次,每年接近一半的時間奔走在田間地頭。
今年年初,楊恩蘭在一次常規的田野走訪中,發現新情況——水城區部分小麥種植鄉鎮,小麥條鏽病發生時段比去年提前了2個月。來不及猶豫,楊恩蘭連夜撰寫農業情報並及時對外發布,接著多方聯絡採購應急藥劑並通知各鄉(鎮、街道)開展防治工作,盡全力降低農作物經濟損失。
“我們早一點,群眾損失就能小一點!”這些年,為實現早預防,楊恩蘭下鄉的時間、區域不設限制,除常規技術培訓外,常常“突擊”實地監測和病虫害調查,分析地質結構、土壤元素、氣候原因、農作物生長習性。
病虫害情報既要及時也要准確權威。“首先要專業能力過硬。”這些年,楊恩蘭抓住各種培訓和學術交流機會,邊學習邊實踐,先后多次到貴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參加業務學習及實操技能提升培訓。
外出“取經”,為的是反哺故土。7年間,楊恩蘭將科學防治病虫害技術在全區推廣應用,農戶吃下了“定心丸”,發展動力自然足。目前,水城區獼猴桃、茶葉、刺梨等主導產業正不斷培育壯大。於楊恩蘭而言,每一次成功守護農作物,付出便有了意義。
楊恩蘭(左一)正在查看農作物病虫害防治情況。受訪者供圖
和農戶做“朋友”,壯大基層植保力量
施肥、清園、春灌,水城區猴場鄉小田壩村獼猴桃種植戶雷勇開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一方面精心侍弄自家獼猴桃基地,另一方面也充當“農技推廣大使”,奔赴一個又一個山間田壩,將自家管護秘訣傾囊相授。
雷勇是楊恩蘭的“老朋友”了。2017年7月,雷勇自家的獼猴桃出現大量掉果,眼看就到摘果期,不及時治理一年收成都將受影響。焦灼之中,雷勇通過鄉鎮農業服務中心聯系到楊恩蘭。聞訊后,楊恩蘭第一時間前往雷勇的獼猴桃基地進行實地勘察,收集樣本后,又多方查閱資料、咨詢專家,確定病因后又急忙趕往基地發放藥劑、指導消毒、切斷病原。
半個月后,雷勇的獼猴桃彌補了損失,趕上了豐收季。“看來病虫害防治還得靠知識和技術啊。”體驗了一把“虫口奪糧”,果子賣完了,雷勇觀念也變了,看書、咨詢、培訓一個不落。
一來二去,楊恩蘭和雷勇也越發熟絡,示范效應也很快顯現。從楊恩蘭處學得獼猴桃病虫害防治技術后,雷勇的獼猴桃基地發展到8畝,農作物管護知識和技術更是信手拈來,時常自發前往水城區各個獼猴桃基地進行“把脈問診”,指導農戶清理殘枝、加固棚架、檢修設備,為基層農戶增收致富出謀劃策。
農技推廣,道阻且長,但一個人影響一群人,事半功倍。7年間,楊恩蘭翻過重重高山、越過道道溝坎,把病虫鼠害防治的新理念、新經驗送到水城區30個鄉鎮,讓越來越多的農戶變成“土專家”。
走村串戶,楊恩蘭樂此不疲地同村民分享病虫害防治方法。農作物“生病了”會有什麼現象,常見害虫有哪些特征,應該用什麼方法進行處理……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同村民貼心交流。
在站辦公,楊恩蘭把《農作物病虫害防治條例》《農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病虫害防治技術吃透,制作成挂圖、明白紙,力求用大白話去闡述,幫助更多農戶能夠更科學地防治農作物病虫鼠害。
……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楊恩蘭在苦干實干中收獲榮譽:全國農業技術能手、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貴州省技術能手……但相比榮譽表彰,楊恩蘭更在意的是:“把農技研究成果更多留在農戶家,農戶們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意識,增收致富就更有譜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