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2023全國兩會訪談欄目“對話地方領導”

深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 加快建設契合時代特征、富有六盤水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六盤水市市長李巍

王秀芳
2023年03月07日08:09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六盤水是貴州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工業城市,也是獲批建設的全國第二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示范區建設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果?如何發揮優勢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人民網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六盤水市市長李巍。

全國人大代表、六盤水市市長李巍

全國人大代表、六盤水市市長李巍

人民網:六盤水是被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列入“十四五”重點支持的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也是貴州唯一一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請您介紹一下六盤水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有什麼成績?

李巍:作為老工業基地,六盤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基本形成了以煤、電、鋼、材為支柱的產業體系,但和其他老工業城市、資源型城市一樣,面臨著如何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問題,獲批建設國家級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為六盤水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帶來了重大機遇。2019年8月獲批建設示范區以來,六盤水按照“立足煤、做強煤、不唯煤”的發展思路,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加快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

一是抓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我們堅持把推進新型工業化擺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首要位置,持續推動能源及能源化工首位產業清潔高效發展,引領煤電鋼材等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實現了正常生產煤礦機械化、智能化“兩化”改造全覆蓋,山腳樹煤礦、發耳煤礦入選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名單,在貴州率先實現煤礦井下5G通信應用,山腳樹煤礦與華為攜手共同構建高可用與高性能的數據中心基礎底座。全市原煤產量由2016年的6064萬噸增長到2022年的7409萬噸,正常生產礦井平均單井規模由2016年的53.5萬噸/年增長到2022年的85.5萬噸/年。全面完成省下達的“十三五”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貴州省首台超臨界火電機組——盤江新光2×66萬千瓦燃煤發電項目落地建設,優於國家最新發布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點領域標杆水平,為同類型機組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建設的煙氣除塵、脫硫和脫硝裝置,實現燃煤發電的清潔高效生產。首鋼水城鋼鐵集團公司的產品矩陣形成100多個品規,“水城鋼”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逐步增強。

二是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我們依托資源和產業基礎,積極推動紡織、新材料、新能源、旅游裝備、農產品加工、物聯網和現代物流等七大新興產業板塊全鏈條發展,在全省率先實現第一座制氫工廠建成投產、第一座加氫站投入運營、第一輛運氫管束車投入使用、第一輛氫能公交車投放運營“四個第一”,“煤—焦—氣—化”一體化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形成了省內鏈條較為完整的水城經濟開發區鋁及鋁加工產業集群,六枝磷酸鐵鋰項目一期建成4條生產線、產能3.2萬噸/年,貴州合眾錳業年產5萬噸電池級硫酸錳項目實現量產。

三是大力發展農旅特色產業。加快改造傳統農業,推動農業現代化,以“涼都三寶”為重點的特色農業產業種植面積近400萬畝,刺梨種植和加工規模全國最大,紅心獼猴桃種植規模全省最大,水城區獲批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盤州市被認定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刺力王刺梨原液”被納入“全國特質農品”名錄,“盤縣火腿”“水城獼猴桃”成功入選國家與歐盟地理標志互認產品清單,“天刺力”“彌你紅”等品牌進入全省農產品品牌價值評價50強名單,“涼都珍品”品牌競爭力不斷增強。旅游產業“從無到有、由小及大、有中變優”,全市3A級及以上景區達54個,盤州市成功創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五星級旅游飯店實現“零的突破”,多次榮膺“最受歡迎全域旅游目的地”“避暑旅游十佳城市”“中國康養城市50強”等榮譽稱號,“康養勝地·中國涼都”名片越擦越亮,“南國冰雪城·涼都六盤水”品牌已蔚然成風。

通過努力,2021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公布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創建2020年度評估結果,六盤水市獲得“優秀”等次,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農業提質增效“兩園一田”建設、傳統工業循環化改造綠色轉型2項經驗獲通報表揚和全國推廣,並入圍國家“十四五”重點支持示范區﹔2022年再次入選國家五部委向國務院辦公廳推薦的督查激勵城市名單,六盤水產業轉型升級之路越走越寬。

人民網:六盤水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中,有哪些成功經驗可以借鑒?

李巍:建設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工作中,我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經驗做法需要堅持。

第一條,堅持政府推動、多方聯動、示范帶動,形成合力抓示范區建設的工作格局。構建了省統籌、市為主、縣落實的政府推動工作機制。省級層面,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示范區建設,建立省級聯席會議制度,出台綜合和專項支持政策,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並多次對示范區建設作出指示批示,省政府分管領導親自推動﹔市、縣、園區成立領導小組、組建專班推進的同時,建立了政府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聯動局面,充分發動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產業實體等多方參與建設。堅持典型示范、由點到面的轉型升級模式,全面推進示范區建設。如,開展智能化少人(無人)採掘工作面示范建設,啟動煤礦井下5G無線通訊技術的試點示范等,帶動了產業基礎高級化。

第二條,堅持綠色化、循環化、集約化、低碳化發展,走出一條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新路子。煤炭產業作為我市重點支柱產業,我們堅持運用市場化、法治化辦法,整合資源,優化煤礦布局,加速淘汰落后產能,提升單井規模,推進煤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大力實施煤礦智能化、機械化“兩化”改造,推進安全高效示范礦井建設﹔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推動煤礦“三廢”資源化利用。我們深入實施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強化煤電清潔低碳發展,對全市現役煤電機組開展節能改造、超低排放改造、升參數改造及智能化改造,進一步降低能耗水平﹔我們堅持多能互補、協同發展,持續優化電力結構,積極發展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瓦斯發電、垃圾發電等,構建“水火互補、風光互補、循環利用、多元發展”的格局。我們堅持做優做強鋼鐵產業,按照“高、精、優”產品定位,推進首鋼水鋼“智能工廠”“綠色工廠”建設,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我們在延伸拓寬傳統產業鏈條的基礎上,堅持依托資源、依據市場、依靠創新、依賴環境,按照循環綠色發展的原則,擇優培育“七大產業板塊”,推動新興產業集聚集群快速發展。

第三條,堅持特色化、差異化、精品化發展,走出一條獨具山地特色的農旅產業發展新路。堅持於不可為處有為,突破喀斯特山地城市海拔高、耕地少、土地破碎、土地貧瘠等發展現代農業難題,高標准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標准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通過“三變”改革集聚土地、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加快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利用獨特的氣候優勢、豐富的“三線”文化、突出的山地資源,以全域旅游為方向,以豐富業態為重點,以融合發展為途徑,念好全、新、融“三字經”,做足夏涼、冬雪“兩篇文章”,打造“康養勝地”“南國冰雪城”城市品牌,大力培育發展山地特色文化旅游業,不斷提升“中國涼都”知名度和美譽度。

人民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2023年經濟工作的五項重點任務之一,充分體現了“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性。六盤水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有什麼樣的發展思路?

李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重大舉措,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不僅有利於供給端加快恢復,帶動需求擴張和經濟運行整體好轉,而且有利於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對六盤水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將以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解放思想、迎難而上,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一門心思抓高質量發展,按照“傳統產業撐得起、‘風口’產業飛得起、新興產業接得起”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設契合時代特征、富有六盤水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是以比較優勢為依托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隻有充分利用比較優勢資源,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才有可能形成產業的競爭優勢。資源豐富是六盤水最大的優勢,我們將堅持立足煤、做強煤、不唯煤,以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為載體,向轉型升級要動能,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在特色產業上深挖潛力,大力發展資源精深加工產業,加快建設在全國有特色、有影響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二是以時代特征為導向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在“現代化”。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其內涵和要求是根據時代變化而不斷變化的。我們將從要素構成、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品牌體系、商業模式等方面,加強對時代特征的精深研究,立足實際,遵循規律,順應趨勢,抓住發展機遇,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契合時代特征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三是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突出要求。我們將堅持創新引領,推進用“外腦”借“外力”的開放式創新,拓展智庫“朋友圈”,狠抓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加快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大力推動企業數字化改造,加強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促進科技與產業精准對接,加快建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四是堅持項目為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項目建設是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抓手。我們將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緊緊扭住項目帶動“牛鼻子”,打開思路借力發展,做實項目儲備和前期工作,積極主動爭資爭項,優化全周期服務保障,千方百計引進一批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戰略性高科技創新項目,推動項目數量、建設質量、投資總量“三量齊升”,加快構建在國家產業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