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萬橋飛架 天塹通途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康庄大道上闊步前進

2023年02月15日08:18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開欄的話

萬橋飛架,讓貴州大地成為令人驚艷的“高速平原”,不僅有力見証了這片土地上發生的“千年之變”,更生動折射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重大歷史成就,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今日起,本報推出“多彩貴州·從萬橋飛架看中國奮斗”特別報道,講述貴州橋梁建設的成就和故事,充分反映橋梁建設對貴州提升區域發展地位和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促進作用,生動展現多彩貴州的開放、拼搏、自信、活力。

2月11日,在納晴高速控制性工程六枝特大橋施工現場,主墩已全部封頂,數百名工人正有序進行空腹區梁體施工。

極目望去,巨大的柱墩自深壑處拔地而出,於山間團霧中若隱若現,如龍出山。

六枝特大橋全長2023.5米,最大墩高196米,主跨單跨跨徑320米,在全世界所有高橋中名列第三十三,為被譽為“橋梁博物館”的貴州又添一道風景。

納晴高速是納雍至興義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串聯了杭瑞、廈蓉和滬昆等國家高速公路主線,建成后將成為畢水興經濟帶的經濟走廊,為川滇貴三省結合部革命老區的發展帶來新動力。

這是貴州交通跨越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一個沒有平原支撐的17.6萬平方公裡的省份,建成公路20余萬公裡、高速公路8300多公裡和鐵路數千公裡,創造令人驚艷的“高速平原”,鞏固形成西部陸海新通道連接線、西南陸路交通樞紐地位,需要多少次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答案是數以萬計。貴州已建和在建橋梁近3萬座,世界高橋前100名近半數在貴州。

萬橋飛架,天塹通途,奮進貴州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康庄大道上闊步前進。

萬橋之上鋪展“高速平原”,貴州地理空間深刻改變

貴定縣境內的貴黃高速甘溪特大橋,大道平坦、車流如梭,兩山之間的距離從“望山跑死馬”變成幾分鐘的車程。

貴定縣新巴鎮新華村村民陳易林前往縣城,再也不用走危險的老路“五道拐”及蜿蜒數公裡的臨岩公路,出行舒適度極大改善,貴定縣也因此一躍進入貴陽“半小時經濟圈”。

“交通便利、距重慶近。”遵義雙盛電氣系統有限公司人事科負責人繆霞道出了落戶桐梓縣的主要原因。

落戶桐梓后,遵義雙盛電氣依托園區標准廠房等設施,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東風小康汽車(重慶)有限公司等企業提供整車線束配件。

於溝壑處見奇崛,“地無三裡平”的山地省突破基礎設施制約瓶頸,變身高速公路綜合密度居全國前列的“高速平原”,貴州立體交通區位優勢凸顯。

“貴州是平的。”這是眾多人士走在貴州大地的贊嘆。雄踞貴州崇山峻嶺中的一座座橋梁,實現懸索、斜拉、拱式、梁式類型全覆蓋,成為當代橋梁的百科全書。於萬橋之上、萬山之間鋪展“高速平原”,貴州地理空間深刻改變。

在貴陽都拉營站,貴州中歐班列運載的貨櫃,可直發莫斯科沃爾西諾站。

在黔東南榕江,依托貴廣高鐵,一個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開放橋頭堡隱然成形。

交通改變地理。一座座架設在貴州大山之間的橋梁連接路網,高速公路、高鐵四通八達,讓貴州作為“一帶一路”中國西部重要陸海連接線,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為龍頭的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為龍頭的珠江—西江經濟帶的中間帶,作為成渝貴“西三角”的重要一極縱橫連貫,高質量發展的開放活力越來越強勁。

交通優勢在區域互動合作不斷顯現。2022年,貴州引進優強企業1600家,新增產業到位資金5000億元。2023年將力爭引進優強企業1600家以上,新增產業到位資金5500億元左右,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以上。

“今天的貴州經濟發展強勁有力,市場充滿活力,來貴州這一步走對了!”在阿托雷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毛燕偉看來,貴州便利的交通條件是農特產品、能源資源“走出去”的關鍵。他已把公司的貿易業務拓展到了貴州,將帶動更多貴州優質產品隨著中歐班列走向世界。

橋通路通催發山鄉巨變,幸福生活連到家門口

橋通了,路便不遠。

2022年底,歷時4年修建的大發渠特大橋正式通車,橋下的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由此融入交通大動脈。“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團結村名譽村支書黃大發“有水、有電、有路”的三個夢想圓滿實現。

2019年團結村脫貧摘帽后,依托發展優勢產業,昔日貧瘠村落變成了美麗鄉村,但對外交通仍然受困於蜿蜒的山路,這也成了當地發展的一大阻礙。

橋通路通,仁遵高速開通后,高速收費站離團結村僅5分鐘車程。當前,團結村正依托交通優勢,乘勢而上構建“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村。

貴州的橋梁多為交通控制性工程,數十個省級通道因橋梁而彼此相連,交通時間大幅縮短,更多藏於貴州大山裡的壯麗景色、特色產品走出大山成為可能、成為現實。

劉勇,開陽縣馮三鎮墮秧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他最喜歡在開州湖大橋服務區,遠眺沿湖的蜂糖李基地:“我很喜歡這座大橋。自從通車后,村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越來越便利的交通條件,徹底改變了黔西市太來彝族苗族鄉方田村村民孫源才的生產生活。他的果園2022年採摘3萬余斤金秋李,產值超60萬元,“做產業就是要做精,銷路完全不愁。相信2023年的收成會更好,產值預計能達到100萬元。”

今年37歲的孫源才,2016年外出考察后,從湖南婁底引進一批優質金秋李苗試種成功,如今產品銷往省內外。方田村種植的金秋李在十裡八鄉也出了名。

橋梁之興、道路之暢帶給貴州高質量發展動力牽引。一座座橋梁在貴州綠水青山間聳立,既是“民生之橋”“產業之橋”,也是“致富之橋”,更是“希望之橋”,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增添助力。

穿山越壑呈現恢宏壯美,橋梁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貴州符號

橋梁建設是智慧的結晶。貴州超級大橋成為世界之最,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標志,彰顯了向科技要活力、要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路徑。

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曾說,從全國各地的修橋歷史,更可看出其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情況。

壩陵河大橋,是貴州橋梁建設一個裡程碑。

壩陵河大橋是世界上首次主跨跨徑超千米的懸索橋,是首開先河創新使用氣動翼板解決山區峽谷橋梁抗風問題的超級橋梁。

經過無數艱苦奮戰和科技攻關,壩陵河大橋2009年通車,貴陽至昆明的行車時長縮短1個小時。與此同時,貴州橋梁建設管理、設計、施工水平突飛猛進,得到質的提升。

在險峰峭壁、千岩萬壑的峽谷、江河上飛架高橋,是貴州交通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貴州橋”正飛越山河,被世界“看見”。

橋“見”貴州,見世界之最。

2016年,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正式通車,這座大橋以橋面至江面565.4米的垂直高度,被吉尼斯官方認証為“世界最高橋”。

2022年,甘溪特大橋建成通車,這是世界上第二座空腹式剛構橋,最高300米主橋跨度為在建同類橋型中的世界第一。

橋“見”貴州,見突破創新。

貴陽至瓮安高速上的清水河大橋,首次在懸索橋中採用板桁結合加勁梁,集壩陵河大橋與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的優點於一體,是當前世界上最大單跨板桁結合加勁梁懸索橋。

全長2135米,橋塔最高332米的平塘特大橋,是目前我國最高的鋼筋混凝土橋塔,首次採用了造型優美的空間鑽石形索塔,被稱為“天空之橋”。

瓮開高速的開州湖特大橋,主跨1100米位居亞洲第四大的山區跨峽谷雙塔單跨鋼桁梁懸索橋,以一抹藍色橫跨洛旺河峽谷。建橋時國內首次使用了上下分體擺軸式結構散索鞍,創新了隧道錨與下方主線隧道協同作業施工技術。

在貴州,看盡千姿百態的橋。一座座跨越天塹的橋梁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之中,成為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成為貴州與外部世界進行對話交流的一道道亮麗風景。

遇水架橋彰顯時代精神,奮斗創造奇跡

過去,“黔道”堪比“蜀道”難。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貴州改變了“涉歷長亭復短亭,兼旬方抵貴州城”的交通之難。橋梁建設之艱,成就了貴州橋梁的世界地位,見証了新時代貴州的跨越發展。

烏江流經瓮安縣的流域,名叫江界河。江界河兩岸山勢險峻,尤其是震天洞峽谷地段,河道狹窄處不過二十米,江水湍急,水勢洶涌,被稱為“烏江天險”。

1987年,跨越天險的江界河大橋開始籌備修建。這座一跨330米的特大橋,讓時任大橋建設指揮部副部長的伍家新無比自豪:“大橋的設計和施工在國內外均無先例可循,綜合技術難度位列世界前列。解放思想、自主創新,是貴州橋梁建設者的唯一出路。”

“在橋梁桁架結構的關鍵部位,我們大膽採用了空心節點,既保証了受力要求,又減輕了自重和吊重,在結構設計和工藝手法上,就有7項突破與創新。”伍家新說,修建江界河大橋帶來了思想的轉變,更推動了貴州本土企業建橋技術的飛躍。

平羅高速平塘特大橋天空之橋觀光服務區區長羅池浩,見証了平塘特大橋帶來的改變。大橋建成之前,平塘縣通州鎮平裡河村村民想要到省會貴陽,一趟下來得花7個多小時。

“平塘特大橋包攬了國際橋梁大會(IBC)‘古斯塔夫斯·林德撒爾獎’、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FIDIC)全球工程項目‘杰出獎’和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杰出結構獎’三項大獎,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后唯一實現包攬三大獎項的國內橋梁項目。”羅池浩說。

在貴州橋梁集團主題展覽館,類似江界河大橋、平塘特大橋的“明珠”,解說員信手拈來。

20世紀60年代以來,播州區烏江鎮境內不到兩公裡范圍內的烏江之上,形成了五橋飛渡的壯麗景觀,“五龍過江”見証貴州交通巨變﹔陸續在北盤江上飛架了8座世界級高橋,“八橋飛渡”打破了北盤江流域的千年發展困局……

先后參與設計了壩陵河大橋、北盤江大橋、清水河大橋等超級高橋的中交公路設計院有限公司的副總工程師彭運動感嘆:“這是一個奇跡,是貴州人民以交通促開放,以開放促發展的意志和決心,更是中國人民奮斗精神的真實寫照。”

橋可載道,梁以通衢。一座座貴州橋,托起夢想與現實,托起詩與遠方﹔萬橋之上,承載著貴州的過去與未來,也連接起貴州與世界。

萬橋飛架,大道縱橫。如今的貴州人民,團結奮斗、敢闖敢拼、苦干實干,以交通促開放,以開放促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闊步前進。(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顧海凇 王法 陳玲)

(責編:敖嘉鈺(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