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印江視窗>>聚焦印江

印江:“以工代賑”惠鄉村

2022年11月11日08:06 |
小字號

今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探索鄉村振興領域建設項目“以工代賑”實施新模式,以“農村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勞務報酬發放+就業技能培訓+公益性崗位開發”賑濟模式,將試點項目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總抓手、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有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共享鄉村振興成果,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拓寬群眾收益渠道。

在木黃鎮老寨村,公路兩旁正在實施木黃鎮紅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這裡將修建一條長6公裡、寬1.5米,投資960萬元的人行道,以銜接木黃鎮木黃村外圍的人行棧道,打造成一條觀光便道。據了解,此項目是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項目,也是2022年中央財政銜接資金以工代賑項目之一。

施工現場,家住木黃鎮烏巢村號上組的村民楊元法正在從事調和泥漿等工作。據了解,他一天的務工收入可以達到200元。今年以來,他在幾個“以工代賑”項目中的累計就業收入已達1.5萬余元。

“我在這邊做了兩三個月了,工資一天是兩百多,錢也掙了,家也照看了,還看到家鄉越變越好,心裡高興得很。”談起在家門口上班帶來的幸福感,作為以工代賑工作的受益者楊元法高興不已。

項目實施中,印江選擇“投資規模小、技術門檻低、前期工作簡單、技能要求不高”的農田水利、鄉村道路、堡坎溝渠等建設領域布局項目,優先吸納當地易地搬遷戶、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其他低收入人口參與工程建設。

“本項目是從今年9月20日開始施工的,主要是以工代賑的模式進行,並且我們都是優先選擇當地的村民做我們的建設工人,每天大概有60余人現場作業,人工工資都是足額發放。”木黃鎮紅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經理介紹,通過“以工代賑”模式實現了項目建設與群眾增收的雙贏目標。

同樣,在合水鎮新台村梨子坪通組產業路維修建設現場,推土機正在轟鳴作業,30多名施工人員鐵鏟翻飛、推車往返、默契配合。該項目於今年9月開工,總投資80萬元,是2022年中央財政銜接資金以工代賑項目之一。整個項目全面竣工建成后,將使該村群眾對外出行、產業發展、生產運輸更加方便,為廣大農民增收致富、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更好的保障。

“工程從開工以來,我們優先考慮本地本村的勞動力,每天平均用工20余人,整個工程預算支付群眾工資30余萬元。”新台村梨子坪通組產業路維修項目負責人說,項目建設對村裡的民生發展大有好處,群眾干活熱情都很高。

據了解,今年印江在鄉村振興領域建設項目實施上創新採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的項目共19個,投入資金5480萬元,涉及7個鄉鎮(街道)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配套設施建設、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提升等,項目解決了1200余人就業務工,受益群眾達4萬余人,群眾獲取以工代賑勞務報酬共計1154余萬元。(印江縣人民政府網 張麗娟)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