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造謠將承擔法律后果

本報訊(記者 岳端)貴陽市此輪疫情發生以來,網絡上出現了大量謠言,給不明真相的市民生活帶來極大影響。
“虛假信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謠言,指的是不真實,或未被核實,或人為故意編造的信息。”9月14日,貴陽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民警李興(化名)在接受天眼新聞採訪時說,網絡社交平台是謠言傳播“重災區”,目前虛假信息大部分出現於大家常用的社交平台,如抖音、微信、微博、QQ等,以及其他網絡交友平台。
造謠者一般出於三種動機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第一是為了博眼球吸粉﹔第二是對社會抱有仇視心理,趁亂在特殊時期造謠生事﹔第三是不清楚事情前因后果,僅憑主觀臆斷把兩件不相干的事接在一起,形成謠言。
9月13日,一則“后壩草黃路沒吃飯的全部出來鬧事了,全部喊肚子餓”的視頻突然傳播開來。最終經公安機關調查,判定這是一則人為拼接的虛假信息。
“我們調用了大量警力進行核實,確定該視頻系今年2月福建省莆田市某市場過年趕集的視頻,與貴陽無關。”李興說,網名黃某將此視頻重新編輯並配音,混淆視聽,給貴陽市民造成了恐慌。該視頻發出后已有幾千人點贊,上千人轉發,幾百人收藏,造成了嚴重不良社會影響,公安機關已依法對黃某作出行政拘留處罰。
貴陽市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公安機關及時啟動相關工作機制,依法查處了一批涉疫謠言案件,追究法律責任10多人,批評教育100多人。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傳播謠言、編造虛假信息的行為將構成行政違法,情節嚴重的還將構成刑事犯罪。
李興介紹,編造、傳播虛假信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將處以罰款、拘留等處罰,同時該行為也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情節嚴重的,根據《刑法》相關規定,可以編造和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以及尋舋滋事罪論罪處罰,前者最高可以判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后者最高可以判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李興提醒網民朋友,面對謠言一定要擦亮眼睛,學會辨別,堅持從權威渠道了解相關信息,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形成合力,齊心抗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