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五+”產業體系奏響農業現代化“奮進曲”

芳菲四月,春光無限。時下的習水農村大地,沃野千裡生機勃勃,全縣廣大農民春耕備耕的忙碌身影點綴其間,一幅農業農村現代化圖景正徐徐鋪展。
同民鎮同民壩區。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年來,習水縣始終把農業產業發展放在優先位置,堅持“突破發展粱和羊、穩定發展豬和牛、統籌發展家禽和蔬菜,科學規劃發展茶、椒、柚、竹等產業”的總體思路,著力構建現代農業“五+”產業體系,在農業現代化征程上闊步前行,為奮力爭創中國百強縣奠定堅實基礎。
構建“生態畜牧業+”產業體系
黔北麻羊。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萬牛牧業養殖場。羅利飛攝
習水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加快引導產業集聚發展,把習水縣現代農特產品加工園區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實施“5210 工程”,著力打造國家級山地生態畜牧業現代農業園區。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養殖戶”模式,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應用,持續推進黔北麻羊種、養、加、銷、服、環保全產業鏈發展,提高麻羊產業良種化、科技化、標准化水平。採取“分戶養殖母牛、集中育肥犢牛”“小群體、大規模”等生產模式擴群增量。推行“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戶”發展模式,持續鞏固生豬調出大縣地位。
構建“有機高粱+”產業體系
有機高粱豐收。劉勇攝
習水穩步擴大有機高粱種植規模。圍繞貴州茅台、習酒公司以及其他白酒企業對有機原料的需求,完善“公司+新型合作社+農戶”的基地生產和收儲管理發展模式,堅持訂單合同、訂單種植、保護價收購方式,實現產、收全程一體化。加快推進有機地塊轉化認証,抓好現有有機地塊保護。規范用種、用地和綠肥等生產物資,農業保險全覆蓋,進一步完善蓄水池、晒壩、灌溉設備、病虫防控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穩定支持發展紅粱產業,不斷促進全縣養殖業規模化發展,鞏固提升畜牧養殖業大縣地位。
構建“林果+”產業體系
花椒管護。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獼猴桃採摘。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習水大力發展林果業經濟,立足生態優勢,利用土地資源,實施“5211 工程”,開發林業經濟。加大果業深加工力度,延伸產業鏈條。深化拓展林下經濟產業,充分利用生態林豐富的優勢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林下養雞、養蜂及食用菌種植,套種天麻、黃精、白芨等中藥材,切實提高林業經濟效益。同時,習水縣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建設滿足不同需求的森林康養基地,推動森林康養融合發展。
構建“旅游+”產業體系
生態習水美麗鄉村。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習水縣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圍繞“一圈·三核三軸·十景十鎮·多星全域”空間布局,以“全景域體驗、全過程消費、全產業融合、全民化共享”的旅游模式,推動旅游觀光體驗融合,加大旅游產品開發力度,建設全景習水,發展全域旅游,實現村村有景點、村村有特色。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和區位優勢,推進農旅一體化發展,不斷提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創建水平。圍繞 A 級景區創建,著力打造鄉村旅游景點,吸引鄉村休閑度假游客。加大鄉村旅游業態開發,全力構建吃、住、娛、購、游一體,山、水、林、田、園融合的鄉村旅游體系。
構建“勞動力+”產業體系
習水立足習水人口大縣實際,創新推行“勞動力+培訓”“勞動力+就業”“勞動力+創業”,整合人社、扶貧、農業農村等部門培訓資金,加大勞動力培訓力度,不斷提升勞動力就業技能、創業能力,分產業、分層次、分崗位對農民進行培訓,讓農民成為種植、養殖、加工、旅游、服務的行家裡手,著力解決文化程度低等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建立就業崗位數據庫,實時發布就業信息,組織開展大型現場招聘會,不斷提升勞動力輸出就業組織化程度。加強政策扶持,積極搭建創業平台,充分發揮群團組織橋梁紐帶作用,每年組織開展創業培訓,提升群眾創業技能。圍繞全縣農村產業布局,著力引導農民利用自身優勢發展產業,實現增收。
良村鎮吼灘壩區。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大農業、大產業、大有希望。數據顯示,2021年,習水縣農業總產值完成90.62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種植業總產值完成50.16億元,同比增長15.1%﹔畜牧業總產值完成37.02億元,同比增長5.3%﹔農產品加工轉換率實現70.1%。
東風起,萬物勃發。接下來,習水縣將以“四化”發展為重點,全面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推進農業主導產業規模化發展,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奮力建設“田園習水”,持續推動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羅利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