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陳雋逸

貴州農博園科普講解員王需昌——

一棵植物 一個故事(追夢路上)

本報記者 陳雋逸
2022年04月20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這棵樹是鐵力木,它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知道為什麼嗎?”在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的貴州農博園熱帶植物園內,講解員王需昌將問題一拋出,周邊游客收起拍照的手機,將王需昌圍住,聽他娓娓道來。

57歲的王需昌並非植物學出身,在貴州農博園兼職講解員也才3年,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農博園裡備受歡迎的科普講解員。將枯燥的植物知識講得生動有趣,王需昌有自己的“秘訣”。

“游客來農博園,不是想聽病虫害防治,而是想聽有趣的知識、生動的故事。”王需昌說,講解的時候,先簡要講一下植物的基本知識,再從植物引出一些歷史故事和時事,這樣才能引發游客的興趣。

面對游客好奇的眼神,王需昌揭開謎底——“當年鄭和下西洋,船上的舵杆就是用這種鐵力木制成的。”

針對不同的游客群體,王需昌的講解內容也不一樣。低年級的小朋友來到農博園,王需昌引導他們觀察植物的外觀,再講人與大自然的關系﹔初高中學生來,他又從植物講到水稻的栽培史﹔老年群體來,他從鳳尾竹講到改革開放……

豐富的講解內容,得益於王需昌的日常積累和勤奮學習。2019年4月,貴州農博園試開園,王需昌開始嘗試給游客講解園內植物,但他發現講解過程並不順暢。於是他利用學習軟件了解植物的基本知識和栽培歷史,再查找資料融入相應的故事,形成獨特的講解方式。

王需昌還培訓了10多名講解員,他鼓勵這些二十出頭的年輕講解員博覽群書,形成個人對植物的理解。“歷史、文學、經濟、天文、地理等,凡與植物能關聯上的都可以講。講解員涉獵知識越廣,游客就越喜歡聽。”這是王需昌對講解員們的期望。

當過近20年化學老師的王需昌對教育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講解過程中,他尤其注意培養小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他們能夠欣賞、認知、保護和合理利用植物。“也許,未來的植物學家就在這些小朋友中產生。”王需昌說。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0日 第 07 版)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