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汪志球

貴陽市烏當區——

買菜干淨又舒心(新春走基層)

本報記者 汪志球 陳雋逸
2022年01月23日08: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午后,天氣回暖。75歲的李阿姨拖著小拉車,從家溜達著去附近的心怡農貿市場。這家位於貴陽市烏當區新創路街道鐘坡西路的農貿市場,從外面看並不顯眼,走進去才發現有點特別:沒有一般市場扑面而來的腥味,沒有隨處可見的菜葉子、水漬,市場寬敞、整潔。

李阿姨直奔鮮肉區,“來10斤豬腿肉!”買完肉,李阿姨又轉了一圈,不一會兒就裝滿了小拉車——有小茴香和花椒等調料,有胡蘿卜和洋蔥等蔬菜,還有橘子。自2003年心怡農貿市場建成以來,李阿姨就一直在這裡買菜,“離家近,商品齊全,一趟下來啥都能買齊。”可有段時間,李阿姨這個老顧客對市場越來越不滿,“城市裡的路在變寬變美,可農貿市場還是一成不變。”

“城市發展要高質量,居民生活更需高品質。”烏當區委書記王鳴明說,“缺什麼讓群眾提,補什麼讓群眾議。”2021年,通過廣泛征求民意,農貿市場擴量提質成為烏當區的一項重要工作。心怡農貿市場處於烏當城區中心,周邊1公裡內小區密集,覆蓋6萬左右居民。2021年7月,烏當區對心怡農貿市場進行標准化改造提升。

“原來就隻有幾盞白熾燈亮著,農貿市場內看起來很昏暗,新鮮的菜看著都不新鮮了,賣肉的攤位地上很油膩,稍不注意就容易滑倒。”李阿姨說。改造后,農貿市場地面換上了防滑水磨石,每個攤位前都設置了明溝排水,並按照食品類別進行干濕分區。所有攤位上都圍了一圈LED節能燈帶,照得蔬菜綠油油、瓜果亮晶晶。

“以前老感覺自己被‘圍’在攤位裡,挪動都費勁。”蔣光玉在心怡農貿市場賣了快20年的肉,讓她最滿意的是改造后攤位內的活動空間變寬了。改造后通過合理劃分功能區,拆除多余攤位,讓空間得到最大化利用。

“這次改造政府補貼了108萬元,我們升級了通風、排水和消防系統,增設服務台和休息室,還實現了市場內無線網絡全覆蓋,努力為顧客提供干淨、整潔和舒心的購物環境。”心怡農貿市場管理辦主任劉傳寶說。

“李阿姨不置辦點年貨?”記者問。“哪還用置辦,想買啥隨時都能買到。”李阿姨擺擺手,走出心怡農貿市場。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23日 第 04 版)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