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構建水利新格局的戰略思考
2021年10月11日,安順市紫雲縣黃家灣工程樞紐區,庫區蓄水為下步廠房發電作准備。李光攝 貴州省水利廳供圖 |
貴州山水,天地造化。
特殊的地理及氣候條件,形成了貴州“山多地少、石多土少、雨多湖少,豐水又缺水”的省情水情特征。這一特征既體現了貴州獨具特色的“山水生態公園”優勢,也顯現了貴州生態脆弱、區域性水資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問題疊加的現實矛盾。
江河兩岸,山水之間,貴州人民一直在治水興水的道路上矢志不渝、砥礪奮進,持續興起水利建設高潮,在黔貴大地上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治水畫卷,創造“黃金十年”的水利輝煌,被譽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大踏步前進的一個縮影”。同步小康了,貴州人民對美好生活有了新的向往和追求,對水資源、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水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貴州尚未形成水資源配置格局和防洪減災體系,水生態保護修復任務艱巨,興水動力不夠強勁,水利發展任重道遠。“十四五”貴州水利發展如何定位、怎麼布局?水利事業怎麼看、怎麼干?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現實命題。
在總體布局上,構建“一張大水網”
貴州水網是國家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統籌解決貴州缺水短板、水旱災害威脅、水生態脆弱、水工程調控功能受限、水利信息化管理滯后等問題的突破口和總抓手。貴州水網網架構成上以江、河、湖、庫為骨干水源,以天然河道和重要輸配水工程為主干,以城鄉供水管網、灌區田間工程等為分支,以山塘、山泉等分散水源為補充。區域布局上以黔中經濟區為核心,西北、西南、東南、東北為四翼,形成“一核四區”貴州水網。管理體系上以水法規體系和河湖長制為制度保障,以動態的水價改革體系為發展動力,以智能化信息系統為監控調度手段,持續構建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暢通、調控有序的現代化水網體系。
一核即黔中水網。圍繞“強省會”五年行動目標,按照“大力推進貴陽—貴安—安順—黔南經濟區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管理”的要求,以黔中水利樞紐、夾岩水利樞紐、黃家灣、紅楓湖、鳳山等水庫和洪家渡、普定、引子渡、東風、烏江渡等水電站及烏江、三岔河、六沖河等天然河流為主構建水網,形成南北兩條輸水主動脈,南部以黔中調水為主,北部以夾岩調水為主,遠期規劃建設黔夾連通工程調劑黔中和夾岩兩大水源,統籌解決貴陽、貴安、安順、遵義和畢節東部、都勻、凱裡等區域水安全保障需求。
四區即黔西北、黔西南、黔東南和黔東北區域水網。以玉龍、彭家橋、雙橋水庫加高、雙河等水庫和草海及洛澤河等天然河流為主構建黔西北水網,主要覆蓋解決六盤水市中心城區、威寧縣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安全保障。以馬嶺、英武、美女山、興仁、五嘎沖等水庫和馬別河等天然河流為主構建黔西南水網,主要解決黔西南州和盤州市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安全保障。以忠誠、下江、黎平、黔東水利樞紐等水庫和清水江、都柳江等天然河流為主構建黔東南水網,主要解決黔東經濟區和黎從榕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安全保障。以車壩河、花灘子、岩口、大興等水庫和錦江等天然河流為主構建黔東北水網,主要解決銅仁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安全保障。“十四五”重點建設黔中水網和黔西北水網,同步推進其它區域水網建設,推進貴州水網有序實施。
在發展動力上,找到“兩把金鑰匙”
水價改革。水價改革是破解水利可持續發展瓶頸的關鍵之舉,是保障水利投入、建設、管理、運行良性發展的根本動力。貴州水資源利用率低,下一步應堅持節水優先,大力推進水利工程水價改革,加快建立完善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水利發展需求相適應的水價形成機制,充分發揮價格杠杆作用,推進水資源高效配置和節水型社會建設﹔要加快推進水利項目納入基礎設施REITs試點,進一步盤活水利資產、提升水工程效益和水資產價值,實現以水養水、以水興水。我省《關於推進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改革的實施意見》近日即將出台,一池春水即將激活,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基本形成。
依法治水。推動貴州水利高質量發展,需要以法為器,科學治水。“十三五”時期,貴州已出台《水資源保護條例》《河道條例》《節約用水條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規,法治建設作用不斷凸顯。“十四五”,我們應加大依法治水力度,積極推進農村供水保障、水生態修復等方面的立法進程,加大執法監管,堅持鐵腕治水,全面建立行政權力精簡高效、法規制度科學完備、行政決策科學民主、行政執法嚴格規范的水利法治保障體系,提升水利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治水思路上,謀劃“三大水戰略”
留住區域有限水資源。貴州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179毫米,水資源總量達到1062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2800立方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由於地理條件限制和歷史欠賬,蓄水保水能力弱,水資源利用率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黔西北威寧、納雍、赫章等縣區,年均降雨量隻有900毫米,“十年九旱”,發展受限。圍繞“一核四區”水網布局,啟動“百庫大會戰”,全力推進水庫工程、引提水工程、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建設,進一步優化水資源空間配置,盡量蓄引利用區域有限水資源,全面提高水利工程供水保障能力。多年缺水地區如果能早日補上水短板,有了水保障,經濟發展后勁將實現突破性增長。
保障高質量發展水需求。進入新發展階段,貴州圍繞實施“四化”戰略,全社會對水量、水質需求將不斷增長,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建設,構建水網體系,強化現有水利設施運營管護,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抓好農村供水保障,通過水價改革,運用大數據及企業化管理手段加快水務一體化,創新水利投融資體制,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生態、優化水環境、確保水安全,更好滿足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需求,以水利高質量建設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保護自然良好水生態。優良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貴州生態底色好,但地形地貌特殊,山高坡陡,自然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嚴重,石漠化問題突出,保水保土、生態修復任務依然較重。必須堅守兩條底線、肩扛上游責任,全面推行五級河湖長制,鐵腕推進“清四亂”,加快推進水土保持、重點河湖水生態治理修復、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等工程建設。堅持治山與治水相結合,堅持水利建設和生態建設協調推進,實現建設一處水工程,打造一處水風景,治理一條江河,幸福一方百姓,持續在水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
在區域水利上,聚焦“四個主抓手”
編制好區域水規劃。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已編制完成《“十四五”水利發展規劃》《“十四五”節約用水規劃》《“十四五”水及水產業發展規劃》《水安全水保障規劃》《“十四五”農村供水保障規劃》等一批省級層面的規劃。在省級層面的規劃布局下,市縣兩級要結合區域發展實際和需求,抓緊研究編制區域水利發展規劃,按照“五個結合”原則,為“十四五”貴州水利高質量發展定好位、布好局,選好項目,算好發展大賬。
建設好區域水工程。推進以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態安全為目標,兼顧水電、水運、漁業、旅游等水需求,以大中型水庫為骨干、小型水庫為重點,統籌重點引調水工程,加快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建設,逐步構建合理配置的水資源格局,基本解決區域性水資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問題。同步推進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供排水等工程,打造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水利工程保障體系。“十四五”,貴州在加快推進夾岩、黃家灣、鳳山等工程的同時,加快推進“百庫大會戰”,新開工100座以上大中小型水庫,實現市州有大型水庫、縣縣有中型水庫、鄉鄉有穩定水源。
打造好區域水企業。充分利用各市縣水資源優勢,打造以貴州水利投資集團為龍頭,以市縣水利投資公司為支撐,以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城鄉供排水、生態漁業、天然飲用水、水利風景等為重點,做強水企業,做大水產業,盤活水資源,發展水經濟,為貴州高質量發展注入水動力。原則上每個縣區都要有一個規范化、標准化、現代化的水利企業來承擔興水治水和管水用水的具體任務,這是區域水利高質量發展根本依托和必由之路。
運行好區域小水網。結合各流域水系水資源稟賦,堅持以縣域為基本單元、市州為區域網絡,統籌推進市縣區域水網建設和區域間水網協調聯動,形成“省有省網、市有市網、縣有縣網”縱橫交匯、曲直隨向、網網相連、融匯貫通的水網體系,推進水資源空間配置更加優化。由市縣政府通過水網和管水企業統籌調控,在保証區域水安全的基礎上,保障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實現水資源效能最大化。
在規劃原則上,堅持“五個結合”
貴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區,山地和丘陵佔國土面積92.5%,境內群山延綿、溝壑縱橫、水系發達,但由於地形切割較深、海拔落差較大、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70%的降雨集中在汛期,大量水資源白白流走,加上山區農村群眾居住分散,人高水低的矛盾較為突出。因此,要有效破解貴州山區水利保障問題,在規劃上必須堅持“遠近結合、大小結合、蓄引結合、城鄉結合、生產生活生態結合”的原則。
遠近結合,在空間范圍上,合理配置當地水源和外調水源,先當地后外調﹔在時間序列上,近期配置方案要統籌考慮遠期發展用水需求,對年際來水蓄水用水放水要動態監控、統籌調配。大小結合,在水源選取上,統籌江河湖庫、山塘山泉等大、中、小、微不同規模水源,連通互濟,以大補小,以豐補枯,確保區域供水安全。蓄引結合,在取用水方式上,統籌規劃實施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等不同水源類型,實現動態調配、優勢互補,完善供水格局。城鄉結合,在區域供水配置上,統籌考慮城鎮、工業、農村、農業等不同用水對象,城鎮供水向農村供水延伸,擴大供水范圍,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結合,在供水保障上,既要考慮城鄉居民生活生產及漁業水運等用水,又要留足生態環境用水,根據需求統籌調配,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充分發揮好水源綜合效益。
在行業作風上,強化“六見”要求
定位、布局、規劃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2020年,貴州水利人頂著壓力、扛著擔當,用見人、見事、見時間、見責任、見終端、見成效“六見”作風,以一系列超常規舉措“戰疫、戰貧、戰災”,打贏了水利脫貧攻堅戰,圓滿完成“十三五”水利建設任務。進入“十四五”,貴州水利進入又一個發展“黃金期”,省委、省政府明確要加大投入、加快建設。為擴大投資、拉動內需,圍繞“強省會”戰略水安全保障,即將啟動“水利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工程項目多,建設任務重,工作壓力大,不僅需要保持山一般的定力、水一般的情懷和牛一般的韌性,更需要保持一種堅定的執行力。水利干部要繼續發揚“忠誠、干淨、擔當、科學、求實、創新”的新時代水利精神,堅決扛起貴州水利建設的歷史任務。
“六見”的關鍵在“見終端”。落實好“六見”要求,確保每件事都有人具體抓、有時限要求、有責任體系,每項工作都見到終端、落到實處、看到實效,是實現發展目標最重要的作風保障。
在發展理念上,跳出水利“七看水利”
如何從傳統水利思維中走出來,用系統思維把水利放在新發展格局中重新認識和審視,對水利謀篇布局作決策,至關重要。
一是從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理念上看水利。興修水利、防治水害歷來是中華民族治國安邦的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就保障水安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治水興水重要論述,形成了一套系統科學的新時代治水方略,蘊含著辯証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歷史思維。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悟,重新審視水利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面臨的機遇挑戰和擔負的時代使命,要胸懷“國之大者”,在更廣闊的視野、更多的維度、更大的格局中認識水利、思考水利,進一步明確水利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礎作用。
二是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歷史轉折點看水利。水利基礎設施薄弱一直是制約貴州發展的主要短板之一。近年來,貴州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統攬,加大投入建設力度,加快破解水利短板,相繼實施了黔中、夾岩、黃家灣、馬嶺、鳳山等一大批骨干水源工程,接連推進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攻堅決戰、挂牌督戰行動,全面推行五級河(湖)長制,持續加大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全省工業、農業、生活、生態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在助力貴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時代大考中交出圓滿水利答卷。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現代化的水利保障,進入新發展階段,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水利不僅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持續發力,而且在鄉村振興、城鎮化建設中更是不可或缺。
三是從尊重自然的生態系統理念看水利。“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水始終是生態系統中最為核心的基礎要素。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首先要解決的是水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水的和諧。貴州應堅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重視節水治污,重視生態修復,重視系統治理,統籌解決好因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導致的生態環境問題,堅決保護好良好卻又脆弱的自然水生態,不斷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
四是從水安全保障的底線思維看水利。江河安瀾、工程安全關乎民生福祉和發展大局。貴州的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水旱災害多發,加快構建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當前,全省正處在水利基礎設施補短板的關鍵時期,部分已建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安全隱患較大,在建工程點多面廣線長,水利工程運行安全、度汛安全、施工安全責任重大,要樹牢安全紅線意識,健全安全責任體系,強化安全監管手段,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這是水利發展的根本底線。
五是從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需求上看水利。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及各行各業對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的需求更高。我們應以高質量發展為統攬,結合資源綜合稟賦、區域發展目標、流域綜合規劃,統籌謀劃水利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使水資源空間配置更加合理,節水型社會建設更加自覺,水生態修復治理更加堅決,水法治保障更加完善,努力實現從工程水利、資源水利到生態水利、現代水利的轉變,實現水利的高質量發展。
六是從經濟社會發展大格局中看水利。貴州地處西南腹地,是祖國的能源輸出基地和戰略大后方,是“兩江”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戰略地位、生態地位十分重要。“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長一個時期,貴州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守兩條底線,扛起上游擔當,在國家大水網的總體布局下,圍繞“生態強省”戰略,著力優化水資源空間配置,構建適應“四化”發展的貴州水網,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著力推進水生態環境的治理修復,構建適應國家生態戰略的河湖健康保障體系,實現“兩江”清水東南流﹔著力加強體制機制、水利法治、人才隊伍、監督體系、智慧水利等建設,構建政治堅定、機制健全、制度完善、決策科學、執行有力的保障體系,實現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七是從人類治水歷史長河中看水利。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也是一部輝煌的治水史。大禹治水、鄭國渠、都江堰、大運河等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治水經典。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代水利人櫛風沐雨、勵精圖治,積累了豐富的治水經驗,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治水之路,打造出一座座令世人矚目的水利水電工程。2020年貴州威寧人民在這片脫貧攻堅任務最重、水資源條件最差,而土地條件又最好的縣域,用100多天時間集中實施了100多個引提水保障工程,鋪設各類管道約5000公裡,激活了產業扶貧一池春水,40萬畝蔬菜基地喜獲甘霖,大獲豐收,創造中國農村水利建設的新奇跡。因為有了水,以前隻能種植玉米、土豆的大片土地,通過調結構改種多季蔬菜,每畝地收入從原來不到2000元提高到上萬元,帶動當地增收約15億元,56.7萬名群眾增收,3.4萬貧困勞力就業。“威寧經驗”引起社會各界特別是中央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贊譽。我們要著眼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貴州省情水情,敢於破局創新,用更寬闊的視野、更新的理念、更大的格局,科學謀劃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的水利發展路徑﹔我們要堅持現實需求與長遠發展相結合,既要尊重歷史,也要尊重現實,更要對得起未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推動水利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讓水利成為貴州歷史長河中永遠的經典。
“一張大水網”是貴州水利的壯美藍圖和奮斗目標,“兩把金鑰匙”是貴州水利發展的關鍵動能,“三大水戰略”是貴州水利的核心思路,“四個主抓手”是各區縣今后一個時期水利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五個結合”是破解貴州區域性水資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問題的規劃原則,“六見”要求是新時期貴州水利人的作風保障,“七看水利”是貴州水利人“跳出水利看水利”的全新發展理念和視野格局。這七個方面系統地構成新時期貴州水利的戰略定位、宏觀布局、發展思路、基本要求、工作舉措和有效保障。(作者系貴州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