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畢節“花卉小鎮”種植的鮮花受到全國消費者青睞

在畢節百裡杜鵑因杜鵑花被譽為“地球彩帶、世界花園”,赫章韭菜坪因生長著萬畝野生韭菜花被稱為“雲上花海”,在金沙綠峰梁子有一片5萬余畝的野生玉簪花猶如仙子下凡。憑這三朵花,畢節享有“花海畢節”的美譽。“我們園區種植的鮮切花很受消費者青睞,鮮花面向全國各大中小城市銷售,部分特有產品還出口俄羅斯、越南、泰國、緬甸等國家。
此外,我們的農旅一體化項目‘花吧’‘兌吧’每天都能吸引不少群眾在園區游玩,現已成為金沙城區市民打卡的網紅地。”畢節市金沙縣岩孔街道東光社區駐村第一書記楊剛自豪地向筆者介紹道。
近年來,岩孔街道立足“花卉小鎮”的發展定位,強化黨建引領,通過黨組織領辦集體合作社,構建起經營主體、合作社與群眾的利益聯結,以種植玫瑰、洋牡丹、翠菊、小手球、銀羽、洋甘菊等鮮切花為主,精心打造玫瑰花、金絲皇菊等花卉品牌,實現鄉村旅游與農業現代化的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走進岩孔街道東光社區的金沙縣鄉村振興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水肥一體化控制系統車間,水肥管理員楊遠超介紹和演示了設備的使用情況。5個1噸重的肥料攪拌罐整齊排列,楊遠超通過操作平台控制,向園區輸出水和肥料。“這套設備從以色列引進,含滴灌管和儲水罐兩套設備,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可以節省水50%、肥30%、人工60%,在降低對自然資源消耗的同時,可提高作物質量、產量20%。”楊遠超說。
據了解,鮮切花項目全部採用智能溫室和大棚種植,共有智能溫室2個、四聯體大棚8個、單體大棚350個,預計總投資1000萬元,目前已完成投資600萬元,每天用工量在50人左右,每個大棚每年可採摘鮮花約9000支,年產值約10000元,年發放農民工工資超過120萬元。
“我家土地全部流轉出來了,現在在公司做管理工作,管理基地上花卉栽種和后期維護,每個月有5000元錢的工資,花卉產業對我們當地老百姓務工產生了很大的帶動效益。”在基地務工的東光社區居民余昌倫向筆者說道。
在這個季節,走進岩孔街道箐河社區,600畝金絲皇菊正相繼怒放,到基地賞花的游客絡繹不絕。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助推全域旅游發展,金沙縣岩孔街道調整產業結構,在箐河社區大力發展集經濟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體的金絲皇菊,發展觀賞、採摘及菊花深加工產品,延長菊花產業鏈,發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為群眾鋪就了一條金色的致富路和幸福路。
此外,在岩孔街道永豐社區綠峰梁子上,每年七八月份,3萬余畝野生紫色玉簪花肆意開放。登頂舉目,眼前是一層又一層紫色波浪,綠滿天涯,紫氣彌漫,花香四溢。溫柔的涼風、獨特的山川地貌、濃郁的民族風情,吸引著四方游客。
當前,岩孔街道花卉產業經濟效益和鄉村旅游效益日益明顯,花卉基地和鄉村旅游為當地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讓群眾通過勤勞的雙手走上了致富之路,唯美的花卉小鎮岩孔正以“花”為“筆”繪就著一幅生機勃勃的新時代美麗鄉村畫卷。(圖/文 張宇)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