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電東送“安全閥”安全運行5周年 創全國最高運行記錄

日前,筆者從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天生橋局了解到,被喻為南方電網西電東送“安全閥”的異步聯網魯西背靠背換流站(以下簡稱魯西換流站)安全穩定運行5周年,連續安全運行1878天,創造並保持全國同類型換流站安全運行天數最高紀錄。投運5年來,累計輸送清潔水電超430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燃煤近1551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4200余萬噸。創造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據悉,異步聯網魯西背靠背換流站工程是我國首個省級電網與大區域電網實現異步互聯的工程,也是世界上首個採用高電壓等級、大容量的常規直流與柔性直流並聯運行的換流站,對於維護南方電網主網安全穩定運行發揮著重要作用。
黨建引領,錘煉“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初心,不忘“來時路”
自全面投運以來,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天生橋局魯西換流站以“支部建在站上”和“柔直運維示范基地”為載體,著力探索創建獨具特色的“魯力”文化品牌,並以“黨建+X”和書記項目為抓手,打造“黨建+人才成長”“黨建+運維策略優化”及“黨建+班組減負”等特色項目,不斷豐富支部建在站上的內涵,全力推進黨建與安全生產深度融合,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招”,推動魯西換流站高質量發展,確保職工隊伍和安全生產持續穩定。
同時,魯西換流站堅持黨建引領,以“學習強國”APP和主題黨日為載體,優化政治學習“分級提示”,制定支部和黨員學習清單,同時定期檢驗黨員學習效果,通過每周一統計,每月一通報,每季一考核,督促全體黨員積極運用“學習強國”平台進行自主學習,並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對照《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達標到位清單》,創造性的形成支部月度、季度、年度例行工作十余項,高質量開展支部全方位建設。
攻堅克難,淬煉“千鑿萬鑿出深山”的匠心,走好“腳下路”
從建站至今,魯西換流站始終圍繞柔直運維技術難題扎實開展技術攻關,勇攀高峰,先后開展了“柔性直流單元無功功率自動調整功能研究”“柔性直流設備狀態評價標准研究”“柔直功率模塊更換平台”“黑模塊”等18項柔直領域科技創新項目,以及“柔性直流聯結變分接頭控制邏輯優化”等52項職工技術創新項目,創造了20項世界第一,形成國際、國家、行業標准11項。其中,《柔性直流輸電電壓源換流器狀態評價導則》等3項企業標准已正式發布。出版了《背靠背柔性直流輸電運行維護》等專著2本,形成柔直專利48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發表柔直論文35篇。全面建成了包括作業指導書、現場處置方案等452份運維標准,研制了19套檢修工器具,制定了柔直指標提升措施14項,切實提升運行管理、檢修管理、技術監督、故障分析等業務領域的實效性和規范性。
為確保柔直單元安全穩定運行,魯西換流站利用1年半時間,組織攻堅團隊開展深度隱患排查,順利完成了現場整治工作,共發現隱患107項,其中重大隱患33項。團隊成員仔細分析每一次跳閘原因,將6 台聯接變壓器分接開關由油中熄弧式更換為真空吸呼式,現場更改分接開關芯子及改接線﹔改造換流變MR分接開關檔位傳輸系統等重要專項工作。2018年,魯西換流站首創柔直通道年利用小時數超5000小時,有效提高了南方電網主網架的安全穩定性,為雲電外送提供了有力支撐。
科技創新,修煉“而今邁步從頭越”的信心,堅定“未來路”
2020年,魯西換流站柔直閥廳機器人通過現場驗收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全國首個柔直閥廳機器人,有效解決了運行人員無法直觀開展設備分析監視、監聽設備運行工作狀態等問題,並通過改進柔直閥廳機器人結構和材料、布置千兆網絡通訊,實現機器人全身等電位屏蔽、零電位運行,攻克了機器人在柔直閥廳高壓負荷電磁環境下穩定運行、閥廳冷卻水泄露及閥組件工作狀態特征檢測等關鍵技術難題。據統計,目前,柔直閥廳機器人每周可對柔直閥廳2010個功率模塊旁路開關、2000多個連接母排功率模塊元件、SF6表計等共計8000多個巡視點位進行全面巡視、分析。已累計開展日常巡視近200次,故障檢查10余次,期間成功輔助運行人員發現一起滲漏水,現已成為魯西換流站巡視閥廳不可或缺的巡視工具。
2021年,魯西換流站成功建成南方電網公司首個換流站室內軌道式智能巡檢機器人,並成功通過實體調試投入現場巡檢作業。當前3台軌道式機器人已完成35項巡視任務、完成巡視97162個點位。巡視內容涵蓋310個二次屏櫃、2000余個信號指示燈、800余個切換把手位置判斷,大大提升了運維效率,降低了運維風險,助力電力安全生產提質增效。
下一步,天生橋局魯西換流站將持續發揮南方電網西電東送“安全閥”重要作用,為西電東送大通道的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孫浩、李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