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采取四种模式在“种什么”上写足文章
2021年10月28日09:27 |

思南县采取“社科联动”“村企合作”“订单发展”“农企结合”模式打造高质高效产业示范基地,在冬种“种什么”上写足文章,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是社科联动,种高产粮油基地。将塘头、张家寨等乡镇纳入万亩油菜示范镇进行打造,借助贵州省油科所在思南县设有分所资源优势,力争建设一批可科研、可生产、可观光为一体的生态高产粮油基地。2021年我县在塘头成功打造千亩水稻基地、千亩红薯基地,经全田实测,折合出田谷亩产1063.46公斤,折干率85%,创下了思南水稻单产历史新高。
二是村企合作,种精品蔬菜基地。持续优化“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由公司提供育苗、技术服务和产品回收,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流转土地、组织生产,目前,我县亭子坝幸福南瓜和红菜苔基地,塘头龙须菜基地、许家坝万塘设施农业蔬菜基地已喜获合作发展红利。
三是订单发展,种优质红薯基地。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以塘头、三道水等乡镇为核心的低海拔育苗基地,以张家寨、青杠坡为核心的高海拔育苗基地。采取五统一发展模式种植商品红薯,由公司按照1元/公斤收购。现已形成以思南县为核心,辐射带动石阡、沿河、瓮安等周边十余市、县的原材料基地。2021年我县发展订单红薯4.5万亩,全县10000多户农户,通过直接参与红薯种植,户均每年将增收5000元以上。
四是农企结合,种万亩牧草基地。引进培育贵州澳和牧业、贵州黄牛集团思南SPV公司规模发展肉牛产业,探索出“企业+农户”牧草种植模式,由企业提供草种和回收,农户负责种草,保障肉牛产业饲料稳定。目前,已在张家寨、许家坝、胡家湾、亭子坝规划万亩牧草基地,为“思南黄牛”储足口粮,全县肉牛存栏量达到3.63万头,拥有“思南黄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来源:思南县政府网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