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三力齐发” 培育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碧海街道西冲社区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案例

2020年07月24日08:5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碧海街道西冲社区位于碧海街道西部,距毕节七星关区城区约24公里,国土面积4.01平方千米,属省级一类贫困村,辖7个居民组415户1798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235人,未脱贫10户20人。近年来,西冲社区党支部按照街道党工委的工作部署,大力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和“一村一品”的战略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积极打造“特色种植”示范品牌,实现了党建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促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配强“一套班子”,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力

选优配强带头人。通过公开招考、群众民主推荐等方式,把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人等优秀人才选拔进社区班子队伍,充分发挥社区引领发展的领头雁作用,筑强支部的主心骨。

推行“双书记”管理。认真落实村级党组织“一任务两要点三清单”,压实双书记责任,推动形成“双书记”带领贫困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格局,两名书记亲自组队与贵州华凯农业、毕节市刺梨花开、贵州省金黔果等3家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切实解决社区“产业有基础,销路有难题”的发展瓶颈问题。

优化班子结构。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设,实现“村社一体”两套班子一套人马,集聚发展村级发展集体经济合力。

建好“一支队伍”,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力

注重能人带动。采取从优秀居民小组长、致富能人、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发展一批发展能人,着力马家坪组种植刺梨能手马金友等5名懂经营、善管理、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强的带富能人加入到支部的队伍中来。

突出支部引领。着眼于提高社区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建强社区党组织,着力发挥支部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产业链上建党小组,形成党支部连党小组、党员连农户的组织机制,使社区党组织在引领发展中切实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强化素能提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组织社区“两委”干部、合作社成员到龙里、黔西等地实地考察学习,邀请区林业局、街道林业站专家和社区种植能手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10余次,坚持组织领富、党员带富、干部帮富、群众致富。

选准“一条路子”,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牵引力

把准发展思路。按照“村社村企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支部+”模式,积极培育经营主体,成立七星关区碧海办西冲山田种植专业合作社,宣传动员全社区415户1798人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调结构、抓种植、闯市场,合作社理事会成员与社区“两委”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收储、统一购销,提高农民种植技能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完善利益联结。合作社通过联系刺梨收购公司统一销售的模式,帮助农户销售刺梨,农户只需组织采摘刺梨搬运到社区即可称重销售,每年销售总额除去合作社在销售利润中按每斤0.2-0.3元的标准提取用于销售刺梨过程中产生的人工、装卸、运输等管理费用,剩余资金全部根据农户产量核发农户。

规范运营管理。合作社统一对农户刺梨进行技术培训和管理维护,利用讲习所、田间地头培训等形式不定期邀请专家向农户传授刺梨种植管理技术50余次,有效提高了刺梨的产量、品质和附加值。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财务收支情况实时公示,接受监事会和社员的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和依法依规运营。

目前,西冲社区已种植刺梨1711亩,覆盖社区农户415户1798人,实现贫困户全覆盖。2015-2019年累计销售刺梨、枝条和苗木实现产值424万元,其中刺梨鲜果产值240万元、苗木120万、枝条64万元,除2017-2019年合作社提取20.9万元管理费用,农户共收益403.1万元,户均增收9000余元,其中6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余元。(孙彦贵)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