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源:扎根基层挑战极限 为民谋利践行宗旨

2020年07月24日08:49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在石阡县坪山乡大坪村,这位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城里人”的帮扶干部,是新华社派驻石阡县帮扶的驻村第一书记。这位80后高校毕业的才俊,2019年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千里之行扎根深度贫困村,借力新华社大平台,发挥人脉资源优势,争项目、引企业、创品牌,为大坪村巩固脱贫成效和乡村振兴持续助力,全心全意践行为民谋福利宗旨,他就是——李本源。

“我们养殖场就订在这个位置,前面这一块地就用于建于办公用房,后面就是建养殖场。我们争取新华社这个资金也不容易,争取来必须要用好,然后也要监管好。咱们前期我们把所有的手续,所有的工作先做好,等资金一到位,咱们争取五十天左右就把这个代养场建好。”李本源正在和驻村工作队商议养殖场选址。这个总投资160万元的生猪代养项目,是石阡县坪山乡大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本源今年从“娘家”新华社争取到的帮扶项目。由于大坪村地处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辐射区域,生态畜牧养殖是禁止类项目,为了不让来之不易扶贫项目流产,李本源与村干部和帮扶工作队想到“飞地经济”发展模式,主动与交通便利的坪山乡凤凰屯村对接洽谈合作事宜。尽管敲定了双方共同实施生猪代养项目,为了确保10月初建成运营,今年底能给当地群众分红,这些日子来,李本源和他的团队一直为生猪代养项目流转土地、养殖手续、施工队招标等忙碌。

这位出生地在山东,工作地在北京的北方青年,驻村帮扶一年多来,李本源克服了家庭责任、生活习俗、语言交流、零农村工作经验等困难,凭借自己不服输和敢于挑战极限的韧劲融入到山村,也总结出“勤走访、多交流、动真情、善思考”等驻村帮扶致胜经验。一年多真帮实扶,一件件为民排忧解难实事堆积,从干群怀疑到认识,从认识到信奈,李本源坚信大坪村驻村帮扶实践课让自己终身受益。

“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加上我的性格就喜欢有挑战性的,我就想再艰苦,我也一定要去。而且这也是国家的一个政治任务,也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一个工作。到这里来也真正知道自己的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为老百姓服务, 老百姓的笑容就是我获得幸福的最大一个动力。”石阡县坪山乡大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本源说。

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辐射区的石阡县坪山乡大坪村生态植被保存完好,土壤、气候、环境很适合优质茶生长。前些年,由于交通运输和销售渠道的阻碍,1000多亩零星散布在13平方公里山林中原生态茶叶养在深闺人未识,守着宝贝资源没有收益,从事村干部10多年的胡登碧深有体会。她告诉笔者:“因为之前我们的交通不便,而且我们找不到销路,自从新华社帮扶我们过后,帮我们建起了加工厂,每年的茶叶能一年四季能够帮我们收购了,帮我们销出去,就提高了老百姓的积极性,老百姓就把自己的茶园都管护出来了”。

如何有效破解生态茶叶资源变资金难题,李本源的帮扶团队群策群力,认为只有建设加工厂、打造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才是唯一的出路。2019年,在他的努力下,成功争取到新华社帮扶资金96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不仅提高了让该村茶青下树率,还带动了周边村茶产业的发展,大坪村李永忠、肖祥贵等村民就是茶青采摘的受益者。

正在采茶的石阡县坪山乡大坪村村民李永忠笑嘻嘻的说:“李书记来了之后就帮我们建起了茶叶加工厂,然后发动村里的群众天天采茶,帮我们把茶叶推销出去,对于村里的经济比原来就好得太多了。”

为了能够让大坪村群众赚足茶钱,李本源充分利用人脉资源广的优势,今年初成功引进龙头企业贵州钾天下茶业有限公司承租经营大坪村茶叶加工厂,扩大茶叶生产加工,邀请茶界知名专家研发茶叶产品和精包装,创造出大坪村独特的“紫孔雀”品牌。争取到新华社将大坪村茶产品纳入全社职工消费扶贫产品目录,进驻电商平台由职工选购,今年以来职工购买额已超5万元。通过新华网客户端为石阡县农产品组织专场明星直播带货,大力宣传推荐石阡苔茶。

村帮扶一年多来,这位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城里人”也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山里人,李本源已经融入了大坪这个集体。尽管他认为力所能及帮助乡亲们做点事,他的辛勤付出当地群众牢记在心。

“开始来呢他讲话我们也听不懂,我们讲的他也听不懂,然后他就经常入户与我们交流,随时都来访问我们,很快大家就熟悉了。像我们这个组有两户群众这个智力有点低,没有办残疾证,他就开车来到他家把他接去县医院去检查以后,把残疾证办来了,我们是非常的感谢他。”石阡县坪山乡大坪村村民肖祥贵如实说。

从走访调研到倾情交流,从争取项目到落地建设,从农产品加工到销售。李本源已把大坪村作为“第二故乡”,在大坪村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一步一个脚印,他与他的团队已经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但他们仍未松懈,正奋力携手干群朝着小康大道昂首前行。

石阡县坪山乡大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本源介绍:“下一步我还是想到继续抓好党建,党建引领,党建促发展。就算是帮扶队,帮扶干部我们走了以后,也会把这些宝贵的模式经验留到村里,能让村里一直长久持续的发展下去。”(代忠国 孙伟)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