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谢朝政)脱贫攻坚,最硬的骨头谁来啃?
今年初,毕节市从全市1100多名县级领导干部中,筛选出13名曾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的干部作为脱贫攻坚战的“特种兵”,到13个乡镇担任党委书记,啃脱贫攻坚最硬的骨头。
毕节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年初,根据平时调研和群众反映,发现少数乡镇脱贫攻坚打法不精准,成效不明显,离高质量打赢攻坚战有较大差距。毕节市委组织部根据安排部署,梳理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工作实际以及干部履职能力等评价清单,会同纳雍、威宁、赫章3个深度贫困县党委对各乡镇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并结合省、市、县督战脱贫攻坚反馈情况,找出全市距离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差距的13个乡镇(其中,纳雍县7个、威宁自治县4个、赫章县2个),对党委主要领导进行调整。
这些距离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差距的13个乡镇都是脱贫攻坚硬骨头,啃下这些硬骨头,需要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特种兵”。
选谁去?毕节市从全市1100多名县级领导干部中,最终挑选出13名“特种兵”。这些“特种兵”免去现任的县级领导职务,保留副县长级,行政关系、工资关系、组织关系全部划转到所在乡镇。
郝守军原来是毕节市森林公安局局长,市委选派他到岔河镇任党委书记。到岔河后,郝守军一头扎进村寨调研,很快找到症结:干部作风不够扎实,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
郝守军雷厉风行,开出“处方”:实行招聘、遴选的方式,配强配齐村“两委”班子成员,整治村干部兼职现象,压实驻村第一书记责任;要求包村领导每星期在村里工作不得低于5天。同时充分发挥村民小组作用,对90个村民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网格室,选取德才兼备的人担任小组长、网格员,夯实了基层堡垒。
很快,全镇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干部个个铆足劲,大家扭成一股绳,产业、就业、补短板等工作迎头赶上,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发起了冲锋。
原毕节市信访局副局长唐凌宇被选派到纳雍县龙场镇担任书记后,向全镇干部“慵懒散慢浮”等工作作风“亮剑”,提出在全镇实行“战时”管理,执行最严格纪律,对在脱贫攻坚等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干部提出表扬,向组织推荐提拔;对不担当、不作为、作风飘忽,工作不深、不细、不实,甚至失职渎职的干部严肃批评教育,直至组织处理,全镇工作局面有了很大改观。同时,着力夯实村级基层组织,打造村村有大学生和复退军人“文武双全”的“两委”班子,让村“两委”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领头雁、顶梁柱和主心骨,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唐凌宇的带领下,龙场镇脱贫攻坚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全镇种植辣椒6000亩、茶叶3000亩、烤烟6200亩、南瓜8000亩、皂角8000亩、马铃薯25500亩,预计收入可达1.7亿元,可提供以贫困劳动力为主的就业岗位18万人次,务工收入达1400余万元,预计全镇人均增收3500元,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用最好的士兵,去打最硬的仗。如今,13名“特种兵”正带领各自乡镇的干部群众,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的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