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遵医精神”深化教育改革

2020年07月20日09:04  来源:贵州日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师生员工要秉承‘明德笃学,求是致用’的校训,发扬‘信念坚定、顾全大局、顽强拼搏、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遵医精神,继承优良传统,突出‘弘扬长征精神,注重实践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坚持内涵发展,为早日建成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何志旭说。

近年来,遵义医科大学发展迅速,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70余年来形成的“遵医精神”,更是成为遵义医科大学高质量发展不竭的力量源泉。

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最初是为解放战争培养军医的需要而诞生。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从大连搬迁至遵义,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

目前,遵义医科大学是贵州省唯一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现由贵州省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及广东省珠海校区3个校区组成,下设28个教学院系、5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追求创建一流本科医学教育。本科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等6个学科门类,有31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临床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国家级课程和项目6个,国家级教学平台5个。

全力打造贵州特色学科集群。学校临床医学成为贵州省医学类第一个进入全球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的简称,即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的学科,也是贵州省唯一一个获得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7年有效期认证的专业,药理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18年,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是我省近五年来唯一获奖高校。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位居全省高校第二,医学类高校第一。2019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快速发展的同时,遵义医科大学也在“居安思危”。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当前快速发展的世界经济和原有的政治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全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医学教育改革敲响了警钟。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国家健康力,成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更加凸显了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突出地位。

“谁占领医学研究制高点、谁占领公共卫生防疫高地,谁就掌握世界经济、政治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因此,在新形势下,医学教育的发展定位不再是小学科、小专业,而是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遵义医科大学校长刘建国说,医学报国、医学教育强国,成为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何志旭说,作为高等医学院校,自然应该有这样的担当和使命。遵义医科大学综合研判当前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认真分析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深刻反思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寻求医学教育改革再出发。

遵义医科大学坚持“前瞻引领、问题导向、深化改革”的方针,适时推出一揽子医学教育改革工程:

——在发展战略上,提出了“一体两翼六中心”的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引领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区域医疗中心、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医学人才培养中心、传染病防治中心和医学教育培训示范中心;

——在学科建设上,提出了“厚基础、促融合、强应用”的三位一体发展思路,发挥学科集群和溢出效应,建设和形成涵盖“基础研究、疾病预防、临床医疗”的大健康医药学科群;

——在人才强校上,提出了“12345”未来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打造一批引领区域学科、科研、临床、教学、管理一体化发展的临床名师、科研菁英、教学名师、医技名匠和管理先锋;

——在医学人才培养上,努力构建起“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区域引领、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南山班”综合改革为引领,加快完成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升级换代,全类型推进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逐步形成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带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创新的人才培养格局。

何志旭说,希望通过这一系列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学校医学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开启贵州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创新之路,引领和提升贵州医学教育、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的自我造血能力,为健康贵州、脱贫攻坚和建设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遵医力量。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