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普通话、写汉字、做算术——

青年志愿者夜校照亮大歹村群众脱贫路

2020年07月20日09:00  来源:贵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许邵庭)自黔东南州从江县大歹村开办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以来,教当地群众普通话、基本汉字认读写、基本算术等,截至目前,共开课333次,培训群众3788人次,深受群众欢迎。

大歹村距离从江县城29公里,是一个位于山顶上的苗族村寨。7月18日晚,大歹村灯火点亮了,在夜色笼罩下,远远望去像闪耀的星河,夜校的灯火就是星河中的一颗星。

晚8点后,志愿者王健强已守候在教室门口,等待着村民到来。

此刻,志愿者孟老强则在教室里整理学员们的《学习成长记录册》。这个小册子学员人手一册,实际上就是每一次课村民现场完成的作业。从写自己的名字、学写常用汉字到简单算术题,村民们的学习历程一目了然。

大歹村青年志愿者夜校只有孟老强和王健强两名志愿者,两人响应团组织号召来到这里,一个上课、一个辅助教学,因为名字里都有个强字,有人称他们叫“强强联合”。

时间慢慢过去,村民陆续来到夜校签到。今天的课程主题是如何预防野生菌中毒。教室投影大屏上写着“野生”“菌子”“中毒”“预防”八个字,村民要把每个字在小册子上各写一排,先到教室的学员便可以开始动笔。

今晚一共来了16位村民,看到大家基本到齐,孟老强调出幻灯片开始上课。一句苗语、一句汉语,孟老强声音不大,可村民们听得非常认真,上了年纪的老太太掏出眼镜坐在第一排,听得入神。有的村民站在教室窗外,盯着大屏幕,专心地听着。

今年34岁的潘爱松是夜校的常客,她能听懂汉话但就是说不出,外出务工、办事都不顺利。“很喜欢夜校,教我写自己的名字、说普通话,老师很好。”说起夜校和老师她不停点头。

王健强、孟老强都是从江本地人且是苗族,两人既会汉语也会苗语。在这里,王健强已经工作了三年,孟老强工作将近一年。他们和一位驻村工作人员住在一间房,三人只有两张床,“强强”通常都是共睡一张床。条件虽然很艰苦,但能够克服。他们说,很热爱这份工作,喜欢村里的人们。

大歹村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仅是全省各级团组织开办的夜校之一。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这类夜校已开办368所,累计礼聘教师和志愿者3286人,开展教学31506课时,培训群众483206人次,68%为少数民族群众。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