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利益聯結橋梁 探索產業發展新路
——貴陽貴安助力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提振發展見聞
“嗡嗡嗡……”4月18日,走進貴安新區黨武街道掌克村,隻見掌門紅茗茶葉專業合作社生產車間的茶葉殺青機正在運轉,工作人員正在晾晒最新採摘的古樹茶青。
“掌克村是古樹茶之鄉,全村現有300年以上古茶樹8.6萬株、500年以上古茶樹2萬多株,古茶樹的二代茶樹種植面積也佔全村種植面積的二分之一。”掌克村黨支部書記張興國說。
每年3月至5月是掌克村古茶樹的集中採摘期,得益於良好的氣候、土壤等生態條件,該村的古茶樹相比其他茶園具有採摘期長的優勢。 “掌克村有200多戶農戶,每年春季和夏季,全村村民採摘自家的古茶樹,平均可採收茶青25萬斤,這些年村民通過採茶青賣給合作社增加了收入。”張興國說。
2016年,出於對家鄉的熱愛和打造古茶樹品牌的想法,在外發展的張興國回到掌克村競選黨支部書記,開始通過古茶樹帶動村民增收。
“這些年來,村民通過採茶青、賣茶青增加了收入,錢袋子逐漸鼓了起來,但想發展好掌克村古樹茶產業還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村民‘各自為戰’,導致村集體經濟薄弱,合作社的發展受限。”張興國說。
如何解決掌克村古樹茶產業的發展問題、增強村集體經濟?“今年我們找到了答案,就是通過合作社建立村集體經濟利益聯結機制。”張興國說。
掌克村的掌門紅茗茶葉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6年,但一直沒有發揮出較大作用。直到今年,張興國結合貴陽貴安推進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提振發展的相關政策,構建起利益聯結機制,才算把村民“捆”在了一起。
“合作社由村‘兩委’創建,村民以各家的古茶樹入股,村民負責採收茶青,合作社負責加工和銷路。從今年開始,古樹茶產業的整個環節都會依托合作社進行運作,最后所得利益將以分紅的形式返給村民,再保留部分資金用於合作社運轉和掌克村建設。”張興國說,村民知道這種發展方式的好處后,自然就把村裡的事當自家的事,凝心聚力一起發展村集體經濟。今年,掌克村經營性收入力爭突破20萬元。
距離掌克村大約7公裡的黨武街道葵林村,今年也立下了“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20萬元”的目標。
“由於地處鬆柏山飲用水源保護地沿線且有600畝林地,導致葵林村的種養殖業發展受限,傳統耕種面積也一再縮小,村集體經濟一直比較薄弱。”葵林村黨支部書記李華順說。
今年以來,葵林村下定決心探索適宜發展的產業道路。“多虧了貴陽市農業農村局的關心和支持,給我們提供了大棚內層架種養食用菌的新思路,相比地上種養,層架種養食用菌的產量能增加2至3倍,品質也會更好。”李華順說,除了食用菌,得益於氣候、土壤條件等,葵林村種出來的辣椒品質很好,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目前已擁有貴陽乃至省外的固定消費群體。
“食用菌和辣椒項目都是通過葵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實施的,每個村民在合作社都有股份,都會出力,都能得實惠,以推動全村發展。”李華順說。
掌克村和葵林村只是貴陽貴安助力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提振發展的一個縮影。貴陽貴安印發《2023年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提振發展攻堅行動方案》,圍繞63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薄弱村壯大發展,分村分類綜合施策,以圍繞隊伍建設、引領驅動發展一批,圍繞資源利用、高效盤活提升一批,圍繞產業振興、優化銜接帶動一批,圍繞資金保障、支持助力增強一批等“四個一批”為攻堅舉措,確保2023年全面消除經營性收入低於5萬元的村。(宋子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