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貴州:萬橋飛架起  天塹變通途

李瑞橋 趙靜 龍章榆
2023年04月18日08:21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超22萬顆螺栓、44萬個連接孔,通孔率100%!3月30日,隨著一節重達180余噸的橋面梁精准就位,貴州德余高速公路烏江特大橋鋼結構施工全面完成。

烏江特大橋全長1834米,主跨504米,採用國內首創的拱、柱、梁全固結無支座整體式受力體系,全橋主拱、立柱和橋面梁等結構均通過高強度螺栓連接,施工難度居世界同類型橋梁前列。大橋的貫通,標志著目前世界最大跨徑的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誕生,“世界橋梁博物館”再添“新作品”。

德余高速烏江特大橋主體貫通。 劉葉琳攝

德余高速烏江特大橋主體貫通。 劉葉琳攝

一路一連接,一橋一跨越。據統計,當前,貴州全省在建和已建橋梁共3萬余座,其中,世界高橋前100名中,有近半坐落在貴州,前10名中,4座在貴州﹔獲“古斯塔夫斯·林德撒爾獎”的橋梁全國有9座,貴州省就佔4座。在這座生動的“橋梁博物館”中,展示著奮力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縮影,呈現著山鄉巨變、山河錦繡的新畫卷。

貴州人為何“鐘情”修橋?艱苦自然條件下打通“交通瓶頸”必然選擇

直到35歲,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白水鎮烏拉村的張懷林才第一次走出了縣裡。

烏拉村坐落壩陵河畔,山高水急。“跨過河流,依古驛道爬上嶺口,再從山上蜿蜒下山。以前,就算是到縣裡趕集,也不容易。”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海拉鎮海元村鉛廠組70歲的冷遠伯也有同樣感受。鉛廠組坐落“大山褶皺間”,背靠2000多海拔的山嶺,面朝著深不可測的牛欄江。曾經,去鎮上爬坡用半天,到對岸隻有危險的鐵溜索與“看天賞臉”的船渡選擇,“感覺被困在了這裡,做夢都想要一座小橋!”

坐落在“大山褶皺間”的海元村鉛廠組。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相同感受,來源於共同自然地理條件的困擾。貴州是一個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省。這片土地上山脈眾多,連綿縱橫,全省山地和丘陵佔全省總面積的93%,筑造了貴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成為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 

更為嚴峻的是,貴州的山地面積中,喀斯特地貌佔61%。地表崎嶇、支離破碎,造成了貴州交通長期閉塞。新中國成立時,貴州全省公路裡程不到4000公裡,其中隻有半數勉強維持通車。500多年前,被貶謫貴州的王陽明曾感嘆貴州交通: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經濟學家厲以寧在2009年來貴州時仍然發出類似感嘆:“不是夜郎真自大,隻因無路去中原。”

“無路”帶來的不僅是出行的不便,更是發展的瓶頸。2011年,國家劃定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貴州省88個縣級行政區有71個被劃入其中,且全部分布在武陵山區、烏蒙山區和滇黔桂石漠化區等地。

改變面貌!2012年,國務院出台的《關於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號)中明確指出:“由於自然地理等原因,貴州發展仍存在特殊困難”。文件強調:“堅持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優先位置”“打破交通瓶頸制約”。

2012年底,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高速公路三年大會戰”,計劃到2015年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車裡程5100公裡以上。

在高山峽谷中架起的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    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在高山峽谷中架起的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到2015年,貴州率先在西部地區實現縣縣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5128公裡。截至2022年底,全省公路通車總裡程達20.9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8331公裡,排全國第四,綜合密度排全國第二,成為從“西南地理樞紐”到“西南陸路交通樞紐”的歷史性跨越。

千溝萬壑間,貴州為何能架起“高速平原”?數據顯示:貴州高速公路平均橋隧比(公路和鐵路建設中,橋梁和隧道佔總裡程的比例,橋隧比越大,說明橋梁和隧道佔總裡程的比例越大,該工程難度就越高)達到45%以上,部分高速公路,橋隧比高達77%,近一半的高速路程需穿越大山、跨越河流。由此可見,貴州人“鐘情”修橋,不僅僅是群眾的“朴素願望”,更是在艱苦自然地理條件下打通“交通瓶頸”的必然選擇。

貴州為何成為“橋梁博物館”?憑借先進建橋技藝與后發趕超時代精神

2013年,跨徑290米的預應力混凝土空腹式連續剛構橋——水盤高速北盤江大橋建成,創新橋梁的結構形式﹔

2015年底,畢都高速北盤江大橋一躍成為目前世界第一高橋﹔

2015年,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單跨板桁結合加勁梁懸索橋——貴瓮高速清水河大橋僅用兩年半時間建成,創造大型懸索橋的施工奇跡﹔

2016年,世界首座非對稱混合式疊合梁斜拉橋——惠羅高速紅水河大橋建成﹔

2018年,平羅高速大小井特大橋一躍成為世界上山區最大跨徑的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

在“交通先行”的引領下,貴州的橋梁“飛速”建設,10年來,全省新增橋梁1.6萬余座,僅“十三五”期間,建成世界級橋梁就達18座。

航拍壩陵河大橋。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航拍壩陵河大橋。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不過,快速並不代表著容易。貴州橋梁專家、貴州高速集團原副總工程師黃坤全不同程度地參與了貴州大多數世界級大橋項目建設。在所負責的橋梁建設項目中,他發現一個“有趣”現象:橋梁建設初期,接到最多的往往是材料運輸司機的問路電話。“修橋的位置在偏僻深山,便道更是崎嶇蜿蜒,剛開始進場時,就算有導航,材料師傅也難找到地方。”而這,也是貴州橋梁建設條件艱苦的一個側面反映。“在這個地形條件脆弱復雜,甚至連一塊平整組裝場地都難找到的條件下修橋,是一件十分艱辛與不易事情!”他說。

壩陵河大橋設計主跨跨徑為1088米,距水面370米。其中,採用橋面吊機最大吊重達70噸,吊幅達到20余米,這讓建設者犯了難。當時,採用橋面吊橋安裝懸索橋無論是設備還是施工工藝在國內都是空白。為了完成任務,建設者結合國外的一些零星的論文與畫冊相片等,經過現場反復試驗,設計出了滿足該橋吊裝作業的全回轉橋面吊機——“全回轉橋面吊機懸臂拼裝機”。這一技術,實現了首次在國內使用橋面吊機進行懸索橋的安裝!不僅如此,該橋梁自主創新15項技術,6項世界領先,這才成就了同類型橋國內第一、世界第六水平的高水平橋梁。

平塘至羅甸高速公路平塘特大橋是國內山區跨徑最大的三塔組合梁斜拉橋,其中,最高主塔相當於約100多層的高樓,為世界最高鋼筋混凝土橋塔。為按時完成工期,建設者根據環境條件和超高泵送要求,配制12種C50混凝土配合比,實現C50混凝土320米高塔“一泵到頂”的歷史性突破。靠這項絕技,橋梁實現相當於每天“長高”半米。

長270米,主跨180米的花魚洞大橋。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長270米,主跨180米的花魚洞大橋。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花魚洞大橋橫跨貴陽市紅楓湖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曾是一座需重建改造的危橋。在重建工程中,如何實現工程建設與生態保護互不矛盾?建設者在全國首創邊建邊拆的改建方式,提出“舊橋建新拱,新拱拆舊橋”,先修建新拱,將舊橋扣挂於新拱之上,逐段切割,最后安裝新橋橋面,最終實現“水源零污染、景區零干擾、廢料再利用、景觀新地標”的建橋目標,讓這座完全由貴州省本土企業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的小橋一舉斬獲古斯塔夫斯·林德撒爾國際大獎。在貴陽公路管理局總工程師郭忠盛看來,這標志著貴州在山區峽谷橋梁建設方面達到了一個世界認可的全新高度。

根據統計,過去10年,憑借著貴州修橋人不畏艱險、敢為人先的精神氣,全省橋梁建設方面發布技術指南20部、地方標准7部,申請專利13項,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創造了數十個世界第一。靠著橋梁建設者的不斷攻關,當前,貴州橋梁的數量、規模、造型、結構、用材、建筑工藝豐富程度匯聚成為一個罕見“集群現象”,共同鑄造了這座“大而全”“小而精”的世界級“橋梁博物館”。

橋給貴州帶來了什麼?全面重塑西部欠發達省份開放發展新格局

曾經“飛鳥不通地”,如今輕車能過萬重山。從千山萬壑到 “萬橋飛架”,從“地無三裡平”到“高速平原”,這座“橋梁博物館”,讓曾經飽受大山制約的山區人民和大山實現了“和解”與“共贏”,給貴州“黃金十年”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交通保障。

2009年年底,壩陵河大橋開通。“大橋開通儀式那天,橋上擠滿了自發去慶祝的父老鄉親,甚至橋旁邊的坡頂、樹上也是人的身影。”張懷林還記得,也就是從那以后,他借著暢通的高速第一次走出了縣裡,到貴陽、黔南等多地務工,第一次領到了正式的薪水,第一次見到了外面的世界。

這幾年,他又回到家鄉,在橋下的大橋博物館當上了保安,一輛摩托、兩點一線,再不用各地奔波。“都是得了這座橋的好!”他說。

平塘特大橋“天空之橋”服務區。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平塘特大橋“天空之橋”服務區。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對貴州群眾來說,一座座橋梁,暢通了交通動脈,徹底改變了以往的生活方式。牛欄江畔的幾十公裡長的流域裡,溜索與渡口已經廢棄多年,8座“溜索改橋”項目跨江而過。和冷遠伯一樣,沿江20余個村10萬余人出行成為易事,出行面貌徹底改變﹔在六盤水市水城區都格鎮龍井村,依托北盤江大橋的風光與暢通的路網,在外打工的馬選軍“逆流而上”返鄉創業,開起的“橋下人家小馬哥農家樂”一年收入突破30萬,証明了“村裡也有廣闊空間。”

而對整個貴州來說,一條條大橋,暢通南北,正全面塑造著貴州產業的發展和開放格局。

依托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貴州將曾經制約當地發展的奇峰、異谷、溶洞、濕地打造為“山地公園”。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外,“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旅游總收入保持30%以上的增速,成為全省歷史上旅游業增速最快的時期。10年間,貴州接待旅游總人數從2011年的1.7億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6.4億人次,旅游總收入從1429.5億元增長到6642.2億元,“國際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正在成型。

依托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貴州引進、孵化“大數據”業態。近年來,貴州從無到有建設了“中國南方數據中心示范基地”、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成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8個國家級樞紐節點之一。全省投運及在建重點數據中心達到37個,成為全球集聚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最多的地區之一。通過加快建設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貴州數字經濟增速連續七年排名全國第一。

建設中的花江峽谷大橋(2023年1月拍攝)。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建設中的花江峽谷大橋(2023年1月拍攝)。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新的故事還在繼續。4月初,在關嶺自治縣花江鎮五裡村與貞豐縣平街鄉花江村交界的北盤江兩岸陡崖之上,一座名為花江峽谷大橋的“超級大橋”建設正酣。隨著橋梁高度逐日攀升,這座大橋,即將刷新世界第一高橋紀錄。依托這個“第一”,貴州計劃“十四五”將該橋打造為貴州首個集橋梁觀光與高空探險為一體的“體旅融合”多功能綜合體,建成“貴州西南部第一旅游門戶、全國橋旅融合新典范、世界峽谷極限運動勝地”,讓橋成為風景、成為名片。

不斷突破、不斷超越,這是貴州交通人的信念與行動。2022年,國發〔2022〕2號文件發布,為貴州擘畫了綜合改革示范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樣板區、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四區一高地”新藍圖。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新的戰略定位,將持之以恆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貢獻更大力量。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