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區:千畝沃柑嬗變百萬產業

春日時節,六枝特區牂牁鎮千余畝沃柑喜迎豐收。基地內,黃澄澄的果實挂滿枝頭,在春日暖陽的照耀下顯得越發金黃﹔果樹間,游客穿梭其間,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成熟的沃柑挂滿枝頭。人民網 王秀芳攝
“牂牁鎮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所產沃柑汁水飽滿、香味濃郁,深受消費者喜愛。”提及沃柑產業,牂牁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丁一龍滿臉自豪。他說,沃柑不僅給當地百姓帶來收益,還推動了經濟發展。
產業興旺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支撐。近年來,牂牁鎮因地制宜,精准謀劃鄉村產業,初步走出了一條助農增收顯著的產業發展之路。數據顯示,目前牂牁鎮共有沃柑2500畝,今年預計總產量700噸,總產值400余萬元。
因地制宜 謀劃富民產業
澆水、摘果、分揀……眼下,正值沃柑採收期,牂牁鎮沃柑種植示范基地裡,農戶們忙得不可開交,羅登琴就是其中一員。“每天在基地工作10多個小時,能掙100多元。”盡管已經56歲,羅登琴依然干勁十足。
正在摘果的羅登琴。人民網 王秀芳攝
羅登琴是半坡村村民,自基地種植沃柑開始,她便在此務工,如今每年務工收入已有2到3萬元,這讓她很是滿足。“眼看著荒坡變成了金燦燦的果園,我們的日子也更有奔頭了!”
荒坡變果園,契機源於2017年。彼時,脫貧攻堅戰如火如荼。對於缺乏產業支撐的牂牁鎮來說,選准產業至關重要。為此,在綜合考量氣候因素及群眾種植習慣的基礎上,牂牁鎮通過招商引資,引入企業發展沃柑種植,當地村民通過土地和資金入股。
2017年12月,牂牁鎮1000畝沃柑種植示范基地啟動建設。2020年,歷時三年半的拔節生長,沃柑基地實現初挂果,總產量350噸左右。牂牁江畔的重重大山間,千畝沃柑用果實開辟了一條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甜蜜之路。
“自2020年挂果以來,每年按照入股本金的6.5%對半坡村、牂牁村、沈家村的入股農戶進行分紅,目前已累計兌現分紅32.55萬元,惠及農戶441戶。”牂牁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周雪梨告訴記者,除分紅外,土地流轉費和務工收入也是群眾增收的重要渠道。
2022年,沃柑基地進入盛果期,但因肥水缺乏及管護不當等因素,一些沃柑挂果雖多,品質卻不高,於長遠發展極為不利。為此,當地政府主動作為,投入580萬元項目資金,對沃柑基地進行全面提質增效。
“通過提質改造,沃柑產業對牂牁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將更加凸顯。”牂牁鎮沃柑種植示范基地負責人盧明勇算了筆賬:提質增效項目750畝,第二年進入盛果期,年均畝產約2000斤,按現階段批發價每斤3元算,每畝年產值可達6000余元。
農旅融合 闖出發展新路
“酸甜適度、汁水豐富,吃完還來。”3月10日,在牂牁鎮沃柑種植示范基地,馬先生與家人摘了滿滿一筐沃柑。他滿意地說,既能體驗採摘樂趣,還能觀賞到沿途美景,這趟太值了。
成熟的沃柑挂滿枝頭。人民網 王秀芳攝
馬先生所說的沿途美景,是指六枝特區西嘎至毛口旅游公路沿線。該條公路全長19.882公裡,全程臨國家4A級旅游景區牂牁江,沿途可欣賞山川崖壁、江河美景,是很多游客自駕的不二之選。而沃柑基地毗鄰牂牁江,是旅途必經之地。
“觀美景、品美食,這是沃柑基地選址的關鍵點之一。”丁一龍介紹,依托牂牁江豐富的旅游資源,全鎮以水上運動、山地戶外運動、滑翔傘運動等特色體育賽事為載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在運動、休閑、體驗等方面下功夫,推動全域旅游發展。
牂牁江鳥瞰圖。六枝特區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體驗游的重要一環,沃柑基地不僅讓荒山迎來了蛻變,也拉開了牂牁鎮精品水果種植的序幕。沃柑、百香果、芒果……得益於多梯度海拔特色及立體性氣候特征,牂牁鎮精品水果帶已完成各類水果種植11600畝。
產業發展的同時,牂牁鎮還建成雲上牂牁、夜郎文化展示中心、多梯度訓練基地、三街十二坊等項目,逐步走出一條農旅“一體化”發展的特色新路,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逐年凸顯。
“餐館生意好,每天都有七八桌客人,每年收入20萬左右。”牂牁鎮西陵村村民陸志友說,牂牁江景區的名氣越來越大,周末、節假日到果園採摘和景區觀光的游客也越來越多,自己早就過上了小康生活。
牂牁江全景。六枝特區委宣傳部供圖
選准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如今,一棵棵果樹正乘著政策春風茁壯成長,而農旅深度融合,也讓牂牁鎮發展的信心更足:依靠得天獨厚的氣候、旅游等資源優勢,加強產業基地建設,完善旅游基礎設施,進一步拓寬電商、直播帶貨等銷售渠道,帶動牂牁鎮各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特色產業,全面推動牂牁鎮農業產業實現標准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新發展格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