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縣“兩變一連”鍛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近年來,江口縣為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政治素養,推進專業化成長,以培訓學習為切入點,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寬領域開展日常教學自學和寒暑假集中培訓學習,以“兩變一連”不斷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漫灌”變“滴管”,培訓設計更科學
建機制,科學部署。縣委書記、縣長和市教育局局長為全縣教師開展思想政治理論和學校管理能力培訓,激發了全體教育人的工作熱情和動力。縣教育局圍繞《銅仁市“十四五”(2021-2025)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實施方案》,成立了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按照“一訓一策”“缺什麼補什麼、干什麼學什麼”的原則,科學制定培訓計劃,選優配強師資,分級分類培訓,優化培訓課程設置,為學員量體裁衣設計培訓課程,變“大水漫灌”式培訓為“精准滴灌”式培訓,促進教師政治理論和業務能力雙提升。
江口縣“兩變一連”鍛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重實效,以問題為導向。縣教育局組織教研員、兼職教研員團隊及骨干教師常態化入校視導,為各學校各學段精准把脈問診,建立學校教學常規、教育管理和中考備考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清單。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科骨干教師開展初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道德與法治等7個學科和小學語文、數學及英語專題研討培訓,培訓教師527人次。利用夢想課堂開展課堂教學方式和教練培訓,培訓教師530人次。開展為期3天的中小學教師班主任全員培訓,培訓教師1659人。
“輸血”變“造血”,培訓師資更可持續
注重“輸血”,高端引領。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縣委組織部組織全縣50名骨干教師赴廣東中山大學進行專業技術及教育教學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縣教育局先后邀請全國區域課改協作體秘書長、金太陽教育高級研究員開展“聚焦雙減三新,課堂轉型升級”培訓,省人民政府督學、省國培計劃專家、貴州師范學院教授培訓開發校本課程的路徑,貴陽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博士做課題研究專題培訓講座,銅仁學院教育學院副院長田勁鬆開展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培訓,全縣校(園)長、教師600余人參訓。
著力“造血”,自我驅動。江口縣不僅聚焦引進專家授課,實現通暢“輸血”,更不斷培養高素質本土人才,提升內部“造血”能力。組織全縣教職工開展教材教法閉卷考試,建立師生同考檢測制度,建立教育系統躺平班培訓制度,將教學質量、政治素養考核與評職晉級挂鉤,不斷強化教師隊伍政治素養,促進專業成長。完成《江口縣基層教育“十四五”人才發展專項規劃方案》評審工作和人才申報工作,目前,全縣4名市級名校長、7名市級名班主任、29名省市級名教師、3名市縣管專家、5名市縣“優才卡”專家、9名黔東首席名師培養對象成為全縣教育工作的“造血庫”。
江口縣“兩變一連”鍛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激發“活血”,以賽促長。舉行“黔東首席名師”初選活動,9人入選成為“黔東首席名師”培養對象。開展高中語文、數學、英語等8學科高三復習優質課競賽,推薦9名教師參加全市高三復習優質課競賽,開展九年級政史學科教師教學技能競賽。開展小學語文、數學及初中道德與法治等12個學科優質課競賽,124名教師參賽,在市級優質課比賽中,獲一等獎4人、二等獎17人、三等獎6人。以優質課競賽為載體,開展了全學科優質課競賽活動136節次,參加觀摩學習教師達272人。
“線上”連“線下”,培訓實效更突出
高質量開展“線上”培訓。認真遴選、分類實施,高質量完成“國培計劃”研修學習任務1089人次的參訓指標。46名教師較好完成省、市級線上培訓和集中培訓,參培率100%。利用東莞市大朗鎮組團幫扶江口縣的機遇,與東莞聯手線上開展“‘南粵優師’守正創新,品質課堂名家名師公益教學觀摩研討會”“大朗鎮‘雙減’政策下整本書閱讀教研會”等教研活動,500余名教師接受東莞模式教研熏陶。
高質量組織“線下”培訓。採取“陣地前移,重心下沉”辦法,以“龍頭”校為試點,探索推廣校本培訓經驗,開啟“以校為本、校校互通”培訓模式,全縣學校(園)開展教師業務能力提升校本培訓。依托鄉村振興課和創新能力建設培訓,組織教師參加涉教部門寒暑假公需科目培訓,擴大教師培訓覆蓋面,完成培訓人次1975人,人均培訓48學時。2022年寒暑假,重點圍繞“如何備課、備課實踐活動及如何上好課”,分別開展教師專業技術能力培訓和2022版新課程標准解讀培訓,參訓3338人次。
江口縣“兩變一連”鍛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高質量凸顯培訓實效。縣教育局狠抓教師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一年來,申報並立項省級和市級基礎教育教學實驗課題16個,2人獲銅仁市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獲一等獎,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申報28個校本課題。高質量培訓,促進教師高質量成長,1人當選為十三屆貴州省政協委員,新獲“優才卡”2人,新增省級骨干教師3人、市級名校長1名、“黔東首席名師”培養對象9人、縣級名師46人。2022年教師節獲省市縣表彰164人。
江口縣將不斷優化教師教育培訓方式,扎實做好教育培訓工作,推動全縣教師思想政治和專業能力大幅提升,以高素質教師隊伍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圖/文 楊榮洪、郭宗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