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微藻固碳向綠行

——貴州省首個微藻養殖項目引領畢節減污降碳新示范

2022年12月04日08:43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連片的陽光溫室大棚裡,墨綠色的液體在淺池中循環流動,五六個工作人員穿著涉水服,在池中用水瓢攪動、潑洒,加速表層與底部液體的流動……這是日前筆者在七星關區歸化街道常豐社區微藻固碳暨藻基產業鏈示范基地看到的場景。

走進基地大棚,顯示屏實時顯示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通風、光照等數據盡收眼底,在攪拌裝置的作用下,一池綠波嘩啦啦流淌。

用細密的濾網在水池中隨手一舀,上面便鋪滿一層深綠色的藻泥。“可以直接加進稀飯裡煮來食用,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藻餐’。”基地相關負責人傅彬洪指著細密的藻泥說。

微藻。

微藻。

未接觸微藻前,傅彬洪和大多數人一樣,對微藻知之甚少。“過去,我隻知道常吃的紫菜、海帶、裙帶菜等屬於海藻類,對微藻這種龐大的種質資源相對陌生,對微藻產品的概念也很模糊。”傅彬洪說,后來不斷加深了解后,才知道微藻這種微生物很“了不起”。

“微藻是一種隻能在顯微鏡下看清楚的藻類,不僅營養價值很高,還是固碳減污的天然‘好幫手’,在河流、水庫、湖泊中都有它的身影,常見的有螺旋藻、雨生紅球藻、小球藻……”傅彬洪打開話匣,得知在微藻生長所需營養物質中,二氧化碳佔比達99%以上時,他便徹底“愛”上了微藻。

“畢節是煤炭儲量大市,也是國家‘西電東送’的主要能源基地,如果把微藻養殖這個項目好好發展起來,將對畢節的減排降碳目標作出重要貢獻,有力助推畢節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區。”對於未來的發展,傅彬洪充滿無限憧憬。

行走在養殖大棚裡,關於微藻的特征、習性、價值等,傅彬洪娓娓道來,如數家珍——

“每一株微藻都是一個微型‘加工廠’,隻需滿足有陽光、溫度和二氧化碳三個條件,它就會快速生長,‘吃飽’了二氧化碳的微藻加工成藻粉,供不應求。”

“我們的科研團隊測算下來,每生產1噸微藻生物質可以固定1.83噸二氧化碳,同時釋放0.9噸氧氣,這為減碳目標的實現提供了一條新路徑。”

“微藻是單細胞生物,每9小時就要分裂一次,它的光合作用效率是目前地球生物中特別高的。”

傅彬洪介紹,目前這個佔地12畝的基地,是省、市重點產業項目,也是全省首個微藻固碳暨藻基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據悉,2021年該項目落地畢節,開創了貴州省微藻減碳的先河。經過一年多的試驗和探索,基地在微藻培育、養殖、初加工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工人在七星關區歸化街道常豐社區微藻固碳暨藻基產業鏈示范基地勞作。

工人在七星關區歸化街道常豐社區微藻固碳暨藻基產業鏈示范基地勞作。

微藻粉所應用的領域十分廣泛,可以做有機肥和飼料,可以做食品和藥品,還可以做化妝品、生產柴油,在有機農業、大健康產業、環保及新能源產業等方面都能“大顯身手”。“目前市場上1噸食品級的藻粉可以賣到4萬元,飼料級的價格為每噸2萬元左右,是名副其實的香餑餑。”傅彬洪說。

傅彬洪表示,他們的團隊最終目標是探索出一條微藻培育、加工、運用,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兼具的“大生態”農業之路,為畢節的“雙碳”目標提供新的方向和路徑。(圖/文 韓 磊 、王純亮 、陳 曦)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