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貴州沿河:奮力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2年11月28日15:59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搶抓機遇,全面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篇大文章,奮力描繪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畫卷。

美麗的七三村田園風光。

美麗的七三村田園風光。

完善長效機制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為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該縣常態化開展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工作,制定了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實施方案》,縣、鄉、村均成立鄉村振興指揮中心(部),責任到人,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截至2022年10月,該縣累計納入邊緣易致貧戶、脫貧不穩定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3471戶14051人,佔建檔立卡脫貧人口的8.79%,2601戶10715人已消除風險,沒有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風險。

該縣常態化組織開展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少年兒童就讀情況核查,精准落實資助和送教上門政策,全縣沒有因貧失學或輟學現象。同時嚴格落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持續做好慢性病簽約服務,有效減輕群眾看病負擔。並制定農村住房安全有保障動態監測及幫扶辦法,定期對該縣所有農戶住房安全進行排查,開通了住房保障排查工作咨詢、投訴電話,第一時間跟蹤核查。還常態化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敲門入戶大排查行動,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整改、早見效。

該縣通過東西部協作,爭取專項資金11550萬元,實施項目68個。此外,中央五礦集團、貴州省司法廳、貴州省能源局、貴州省烏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貴州省鋼鐵集團公司、貴州省首鋼貴鋼公司定點幫扶,直接幫扶項目44個,幫扶資金4800萬元。在消費扶貧上,採購、幫助銷售沿河農特產品和特色手工藝品3442.59萬元。2018年初,返鄉大學生冉阿周投資200多萬元在該縣國家4A級景區內打造了沿河特產館,將沿河各種農特產品、工藝品、旅游商品、書法作品、土家文化書吧整合在一起,形成多功能線下體驗館。沿河特產館開業后,冉阿周和他的團隊又創建了“黔特優品”電商平台,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成為店主,分銷產品,兜售更多的沿河農特產品。

機械化收割水稻。

機械化收割水稻。

加強有效銜接 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近年來,沿河乘勢發力,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激勵更多干部踴躍到鄉村振興一線干事創業,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今年,該縣繼續調整優化駐村幫扶力量,選派第一書記265名、駐村工作隊265支、駐村干部530名,包村干部408名,對該縣脫貧村、易地搬遷安置社區、鄉村振興重點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紅色美麗村等265個五類重點村和181個其他村實現幫扶全覆蓋。印發《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管理辦法》,對選派的第一書記、駐村干部進行培訓,促進駐村幫扶工作深入開展。調整優化107個黨政、企事業單位包村,對脫貧戶和“三類戶”全部落實干部包保,建立了新一輪駐村幫扶縣級領導聯系鄉鎮(街道),部門包村(社區)、干部聯戶工作體系。

產業轉型升級 扶持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通過扶貧產業有力地推動了脫貧攻堅,也為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產業基礎。

該縣譙家鎮成立土地灣集體經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引入縣屬國企烏江畫廊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資本、人才和管理經營模式,從畫廊公司選派專業人員到村集體經濟公司長期蹲點辦公,與村支“兩委”合股聯營、抱團發展,所得收益畫廊公司佔股51%、集體經濟佔股49%,進一步擴大了紅色經濟效益,有效盤活了集體資產、改造了群眾閑置房屋、興辦超市,承接縣委黨校培訓班學員、游客食宿服務。同時,邀請省農科院專家、縣內農業專家到村實地調研考察,因地因村發展油菜、竹筍、高產水稻等特色優勢產業,打造350畝輪作觀光油菜、水稻產業園,帶動革命老區群眾就業增收。並依托紅色文化資源,推出紅色餐飲、紅色休閑、民宿體驗等旅游項目,建成紅色民宿2家50個床位、開辦為民超市1個、紅色旅游餐館1家,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目前,白石溪村、長征村集體經濟收入分別達23萬元、21萬元。 

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

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

在產業就業幫扶方面,該縣堅持各級財政銜接資金60.04%以上用於產業,推動扶持產業“到村到戶”,投入銜接資金20216.7萬元,發放小額信貸650戶4124.1萬元(其中“富民貸”107戶1474.88萬元),推進茶葉產業轉型升級、設施農業擴面提質、畜牧產業穩產保供,確保有勞動力、有發展意願脫貧戶產業后續幫扶全覆蓋。健全就業實名制台賬,培訓有勞動力脫貧人口2382人次,就業幫扶車間帶動脫貧勞動力(含監測幫扶對象)就近就業474人,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脫貧人口(含監測幫扶對象)4237人。 

搬遷戶羅海燕一家2019年從該縣思渠鎮搬遷到祐溪街道思源社區安置點,這幾年來,羅海燕一直堅持參加縣裡組織的網絡電商培訓,學習到了很多電商營運新知識。她介紹,靠推銷沿河的農特產品,一天有10多個人下單,她靠網絡直播帶貨掙了不少錢。

在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中,該縣圍繞13個集中安置點,加強產業就業配套服務,累計建成社區工廠、就業幫扶車間26家,吸納脫貧勞動力891人(其中搬遷戶303人),實現有意願“零就業”搬遷戶至少一戶一人就業。為符合條件的5241戶搬遷群眾辦理了不動產登記証書,確權登記發証工作全面完成。強化社區服務管理,全面落實黨組織管理、物業管理、社保一站式服務等公共服務,促進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融入社區。

食用菌產業園區一角。

食用菌產業園區一角。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變的是目標階段和任務重點,不變的是責任和使命。下一步,沿河將走好具有沿河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奮力在沿河高質量發展中寫下新時代“三農”工作濃墨重彩的一筆,繪就屬於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王小兵 沿河縣委宣傳部供圖)

(責編:敖嘉鈺(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