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大方視窗>>新聞資訊

貴州大方:基層人大代表當好鄉村振興“引路人”

2022年09月15日13:57 |
小字號

“我們這種葡萄管理必須細致一點……”9月14日一大早,丁學林就來到了自己的葡萄基地,帶領著基地裡面的務工人員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作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基層人大代表,這片基地不僅僅承載著丁學林的汗水勞動,也是群眾致富的希望,不管是種植還是管理,他都親力親為。

據了解,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貴州省大方縣基層人大代表積極主動探索發展產業的新路子,為自身致富和帶動身邊群眾共同富裕想辦法、出主意、獻良策,在政策宣傳上作表率、產業發展上作表率、鄉風文明上作表率、美化環境上作表率,當鄉村振興引路人。

丁學永的合作社種植的獼猴桃基地。劉昆燕攝

丁學永的合作社種植的獼猴桃基地。劉昆燕攝

丁學永:回鄉創業帶領群眾逐夢小康

在大方縣東關鄉龍泉村,鄉人大代表丁學永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不但自己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更是帶動周邊的老百姓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年輕時候的丁學永為了營生四處奔走,做過生意跑過車,攢下些許積蓄。2012年,她結束奔走生涯,回鄉創辦學永苗圃場,專門培育水果幼苗。“剛開始跌了不少跟頭,病虫害無法根治、幼苗成片死亡……帶給自己一個個沉重的打擊。”

面對種植技術上的不成熟,丁學永四處打聽,問朋友、上網查、報學校、找老師、參加各種培訓活動。“隻要想干,就覺得自己能干好。”隨著技術能力的提升,在丈夫的支持下,在第二年又擴建了自己的苗圃場。

“由於我們的苗很好,所以很多種植戶都前來採購,生意也越來越好,然后我也謀生了種植水果的念頭。”隨著種植基地逐漸步入正軌,丁學永就想帶領更多鄉親致富。2016年,她帶領部分村民成立了大方縣助農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5戶貧困戶入股,流轉了200畝土地種植獼猴桃和蜂糖李。

果園建起后,果園的日常管理也交由附近村民來干,凡在基地務工的合作社每天付給每名工人100元工資。在基地裡打理果園的合中村合中二組的村民高瓊說:“因為要照顧家裡,沒有辦法外出打工,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實現就業,可以照顧家裡,還能掙錢補貼家用,挺好的。”

在龍泉村,像高瓊一樣實現了家門口穩定就業還有很多。丁學永說:“合作社現在的產業已經初具規模,需要大量的工人,每年固定用工17人、臨時務工600人次,每年發放村民務工工資27萬元,合作社年產值120萬元。”

十年的時間,丁學永做到了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自己也在慢慢蛻變,而她又有了新的理想。“作為鄉人大代表,我希望可以越做越好,帶動更多的老百姓和我一起搞種植,希望他們在致富的道路上多一項選擇、多一條門路。”丁學永笑著說。

丁學林教村民葡萄管理技術。司玉坤攝

丁學林教村民葡萄管理技術。司玉坤攝

丁學林:泥土味的致富帶頭人

在大方縣東關鄉龍泉村葡萄種植基地,丁學林和龍泉村支書羅大友看著晶瑩剔透的一串串葡萄,“當時我們出去考察,發現這幾種葡萄不僅品質好,受市場歡迎,還特別適合我們村的地理氣候環境,於是決定在浙江引進這幾種葡萄,讓我們山溝溝裡也能吃上優質的水果。”

目前,已經到了葡萄正式採收的季節,基地裡面,除了丁學林,還有許多前來務工的村民。謝明斌是從合中村易地搬遷過來的村民,作為一名已經五十多歲的殘疾人,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補貼家用,他在基地工作非常積極。“身體不便,在外面都找不到工作,現在這裡有個葡萄園了,在裡面工作又方便又能得點鹽巴錢,比在外面好多了。”

據了解,葡萄種植基地一共投資55萬元左右,按照600元一畝的價格流轉土地22畝,預計每年可採收葡萄4000左右斤,利潤達到20萬元。自2019年以來,年固定務工3人,流動務工700人次,每年發放工資10萬元左右。

2021年8月,丁學林高票當選東關鄉第九屆人大代表。龍泉村黨支部書記告訴筆者:“他是我們鄉的致富帶頭人,也是我們鄉的人大代表,不僅吃苦能干能力強,還心系鄉親,在自己發展壯大的同時,帶著周圍的百姓一起致富創收。”

種植基地成型以后,不少村民便想跟著種植葡萄,丁學林毫不吝嗇,將自己的所學所得全部交給前來學習的百姓,當地的劉華清、盧昌鳳等村民都在基地學習到了不少種植經驗。“丁哥一點都不小氣,本來是他們出去學習的東西,我們問了就全部告訴我們了,還說有什麼問題都能去找他。”

丁學林十分關心自己家鄉的發展,為村民們在政府提出了許多有意義的提案。他說:“當選了人大代表,我要為村民們多發聲,更要把自己的帶頭人當好,在今后我還想不斷擴大種植基地的經營范圍,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不斷發展完善第三產業,讓游客來能玩能吃能住,實現更多人就業增收致富。”

丁希娥與村民一起干活了解群眾所需。李靈攝

丁希娥與村民一起干活了解群眾所需。李靈攝

丁希娥:為村民服務就是我的責任

“你們騎電瓶車在路上小心一點,慢一點……”在大方縣東關鄉龍泉村,總有一個聲音在村民們生活中響起,這個聲音的主人就是丁希娥,在村民人眼裡,她是一位好大媽,這些關心的聲音不僅為村子帶來了人情味,也給村子帶來了安靜祥和。

在村子裡楊二華家,不時就能看見丁希娥的身影。由於溝通不暢,婆媳關系一直是讓楊二華頭疼的事情,作為黨員,作為當地的人大代表,丁希娥便主動上門調解,有了這麼一個友善的鄰居大媽,楊二華家也恢復了往日的和諧“全得丁嬢嬢經常來我家調解,現在家裡沒得吵架聲音了,一家人都和和氣氣的了。”楊二華對筆者說。

丁希娥作為老黨員,在鄰裡村裡都有著非常好的口碑,平日裡不論誰家有什麼困難,都會挺身而出,無論大小事務,總會盡力幫忙。韋少忠是龍泉村裡的高齡留守老人,七十余歲了卻因為子女外出務工,很少有人照顧,得知情況的丁希娥便經常給老人送菜送物資,老人生活起居有什麼問題,丁希娥都能很快解決,讓老人生活有了保障。

不久前,村民韋光勇結婚在龍泉村傳開,丁希娥更是帶頭領著附近的村民們幫忙打理,將婚禮宴席安排得井然有序,整個村子都熱鬧和氣,韋光勇說:“村裡有這樣一個阿姨,我們村子裡團結又熱鬧,簡直就是我們村子裡的一個寶。”

受到了村民們一致贊揚,丁希娥也始終記挂著村民們的問題,在不久前,還提交了關於龍泉村修建廣場或娛樂場所,與修建廁所的提案,並帶頭做好村子裡的環境衛生。

“我在這裡生活了這麼多年,又是黨員,又是鄉人大代表,我肯定要為村民們著想,為他們服務就是我的責任。”丁希娥說:“在以后,我還會不斷地去服務百姓,盡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讓我們村繼續保持其樂融融的氛圍,保証好家風鄉風文明,讓大家在這裡生活更加幸福。”(司玉坤、李靈、吳貴榮)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