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六盤水視窗>>新聞快訊

強化黨建引領 激發城市活力

——六盤水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綜述

2022年06月02日16:18 |
小字號

盤州市東湖國際邀請文聯和書法愛好者進小區送春聯。
盤州市東湖國際邀請文聯和書法愛好者進小區送春聯。

城市是現代化建設的主戰場,城市基層黨組織是黨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近年來,六盤水緊緊圍繞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鞏固黨的執政根基、增進人民群眾福祉,以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為契機,著力在統籌謀劃、賦權擴能、優化治理、系統推進上發力,不斷建機制、強基礎、優服務、增活力,初步構建起城市基層黨建全域提升新格局。

上下聯動、靶向推進

搭建城市基層黨建的“四梁八柱”

市委高度重視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堅持謀定而后動,注重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體系、體制機制、基礎保障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為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全域提升保駕護航。

細化組織領導機制,構建協調聯動體系。按照“市級高位推動、部門協調推進、市區主體落實、社區具體延伸”的推進思路,市區兩級成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制定相應工作規則,逐級建立健全黨建聯席會議、黨建聯系點、跟蹤問效等制度,通過以上帶下、以下促上,定期謀劃重點、分析要點、突破難點,切實推動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貫通起來、聯動起來,確保城市基層黨建牽引有力、運轉有序。

深化聯席會商機制,推動部門協同發力。注重發揮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作用,通過召開聯席會議、開展專題調研等方式,每年定期會同14家成員單位研究制定全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要點、重點任務清單,研究解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各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主動作為。去年以來,通過聯席會議機制,匯聚各部門智慧,先后研究制定出台《六盤水市黨建引領“幸福涼都·和諧社區”創建行動實施方案》《關於在街道管理體制改革中優化職能配置及機構設置的指導意見》《社區、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席會議制度》等一系列文件,有效指導全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持續向上向好發展。

優化責任倒逼機制,確保工作落地落實。市區兩級同步把抓城市基層黨建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巡察督查的重要內容,建立“季度調度、半年評估、年度考核”工作推進機制,完善上級黨組織對下級黨組織的調度通報、動態管理、督促檢查和跟蹤問效制度,加強對社區隊伍職業化體系建設、示范市創建、示范社區打造等重點任務推進情況的跟蹤調度,對考核排名靠后、工作不力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約談追責,不斷壓緊壓實責任,切實形成推動城市基層黨建重點難點任務落地落實的工作閉環。

資源下沉、力量下移

筑牢城市基層黨建的“紅色矩陣”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六盤水堅持重心下移、權力下放、資源下沉,在加強黨對城市基層工作領導的實踐中,全面增強街道黨工委“軸心”作用和社區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實現一招破題、滿盤皆活。

深化街道體制改革,建強“軸心”。街道處在城市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強化街道黨組織統籌協調功能至關重要。全市各級各部門著力為街道“鬆綁減壓”,向街道賦能擴權,取消街道招商引資、協稅護稅等任務,推動工作重心轉移到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上來﹔大力推進擴權增能,賦予街道黨工委對縣級職能部門及其派駐機構更多的考核評價、綜合管理、決策建議等權力,有效增強了街道黨工委的統籌協調能力。盤州市在“5辦3中心1執法隊伍”工作方案的基礎上,對街道內設機構和職能配置進行了再優化、再提升,制定街道權責清單26條,進一步厘清部門和街道的責權邊界﹔鐘山區賦予街道在物業配屬、環境整治、綜合執法等6個方面的意見建議、統籌調度和考核評價等職權,並將城市綜合執法中隊309名執法干部全部配屬到街道集中管理,推動城市基層治理質效更高、口碑更好。

加強社區要素保障,夯實“根基”。社區是城市運行的“底盤”,是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全市按照“有統一標識、有固定場所、有服務設施、有管理制度、有服務隊伍”的標准,建立街道黨群服務中心27個,社區黨群服務站224個。嚴格落實社區黨組織運轉經費、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服務設施和信息化建設經費,將社區黨組織書記報酬提升至4000元以上,其他“兩委”人員報酬提升至3000元以上,以“雇員制”方式吸納62名大學生到社區任中級雇員,參照事業編制崗位待遇,引進137名大學本科畢業生到社區擔任文書,補充城市社區工作力量。高質量完成社區“兩委”換屆,社區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降至41.3歲,大專及以上學歷提升至87.20%,社區“兩委”成員平均年齡降至37.3歲,大專及以上學歷提升至74.75%,推動社區“兩委”班子實現年齡和學歷“一降一升”,結構和功能“一優一強”。市級統籌對224名社區黨組織書記組織輪訓一遍,縣區和街道對其他“兩委”干部實現培訓全覆蓋,全市城市社區干部履職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為群眾服務的思路更清、斗志更旺。

推進組織設置創新,破除“壁壘”。城市在開放中發展,城市基層黨建也必須在開放中加強。全市著力破除條塊壁壘和機制障礙,通過推進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把社區轄區內的機關事業單位、群團組織、國有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等城市基層治理力量組織起來,把各類資源統籌起來,細化組建社區聯合“大黨委”69個,通過把“堅持黨的領導”寫入各行業、各類組織章程,給各類組織定職責、派任務、提要求,不斷為社區人員力量、資源資金、場所陣地“添磚加瓦”,切實推動城市各領域黨組織活動方式由封閉向開放、由單邊向互動發展,打造黨建“同心圓”,形成工作“一盤棋”。持續組織全市307個市縣兩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參與“雙報到雙服務”工作,1萬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亮明黨員身份,累計開展志願服務等活動6萬余人次,辦實事7500余件,贏得群眾廣泛點贊,群眾參與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意願更強、勁頭更足。

突破難點、打通堵點

增強城市基層黨建的“紅色效能”

業委會履職不暢、物業服務質量不高、物業費收繳難等,一直是城市基層治理的“老大難”問題,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六盤水緊盯城市基層治理的難點堵點,不斷優化治理機制、激活治理主體、搭建服務載體,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推行“三方共議”,優化治理新機制。積極推行物業黨建聯建,引導有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物業企業、業委會“三方共議”機制,不斷破解物業管理中的難點、痛點問題,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將矛盾化解在萌芽中、問題解決在小區內。盤州市東湖國際小區推行“黨支部+公司+業主”的“紅色物業”管理模式,積極探索“三色”清單做法,將物業糾紛積壓由原來每年400件化解降至7件,被六盤水市物業協會授予“紅色物業”稱號,切實改善小區服務質量,提高居民自治管理水平。

激活“神經末梢”,提升治理新效能。將黨的“神經末梢”和城市治理的“基礎單元”深度融合、互融共促,以樓棟、單元、樓層等為單位,將全市224個城市社區劃分為2164個網格,按照“一格一長”“一格多員”方式配齊配強網格員隊伍,並將社區黨員全部安排到相應網格中,負責網格內定期走訪群眾,化解矛盾糾紛、代理代辦群眾服務事項等工作,做到信息收集准確及時,處置措施果斷精准,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不斷提升社區治理效能。鐘山區德塢街道德馨園社區積極開展“黨員四在網格·爭當紅色先鋒”專項行動,組織社區黨員深入網格參與協調化解矛盾糾紛135起,開展代辦代訪39件,預約服務156次,開展志願服務260余次,得到群眾高度肯定,成為遠近聞名的示范社區。

催生“化學反應”,匯聚治理新合力。推行“黨群服務+物管服務”的“組合拳”模式,依托小區物管公司、業主單位等建設集“微大廳、微學堂、微書屋、微議事室、微娛樂室”為一體的“五微”服務站,打造11個“十五分鐘黨群服務圈”,推動黨群服務、物管服務相互融合、有機互補,讓各類基層治理力量在“物理結合”中催生“化學反應”。鐘山區推動街道由“行政機關”向“民生窗口”轉變,在紅岩街道青年路社區推出“幫你一站式”預約上門服務,今年以來為群眾提供代辦服務48次,化解矛盾糾紛36起,實現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百年征程,初心永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市將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效能,始終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下足城市治理的“繡花”功夫,織密城市治理的“針腳”,乘著“十四五”的快車奔向美好未來,向著建設幸福六盤水昂首邁進。(圖/文 涼組軒)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