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水美貴州>>水利新聞

烏蒙兒女告別千年水困

——貴州持續鞏固農村供水保障成果見聞

2022年04月30日10:27 |
小字號

“水龍頭安在家門口,隨時開,隨時用。水管堵塞或是龍頭壞了,打電話給村管水員立馬來修,用水方便,管理到位。水很甜,日子更甜……”4月15日,威寧自治縣海拉鎮文爐村村民趙春花擰開家門口的水龍頭,看著清洌干淨的山泉水嘩嘩流淌,笑容燦爛。

“水廠流出的水都是干淨水、放心水。”管理中心主任廖關成說,自2020年3月成立以來,管理中心通過選擇水源穩定、水質合格的水源實施規模化供水,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82個,解決全鎮8988戶43957人農村飲水問題,同時還明確政府主體責任、行業監管責任、運營單位管理責任,實現農村供水工程企業化管理,確保了農村供水工程有人管、管得好、水費收費有保障。

威寧自治縣海拉鎮水利服務管理中心。

“十三五”期間,我省持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解決和鞏固了740.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其中脫貧人口252.3萬人),農村飲水集中供水率從80%上升到90.4%,全省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農村供水工程體系。

一個“渴”字,曾是無數烏蒙山區群眾刻骨銘心的歷史記憶,今天,喝上一口干淨衛生方便的自來水,讓廣大群眾嘗到了幸福的甜潤。

生於大山,困於大山。背水吃是過去艱難歲月繞不開的話題,文爐村73歲老人楊小海回憶:“過去用水用得喲,取水的山坡隔得遠,走過去要一個多小時,等水又要一個多小時,出去背一趟要帶晌午。”

“哥家住在新光村,吃水困難論斤稱……”海拔最低1400米,最高2400米,“滴水貴如油”是這座千米落差村寨的用水寫照。

過去每逢旱季,秀水鎮新光村的村民隻得靠馬馱、肩挑手提,爬5公裡的山路到水源點取水。當地群眾“望水興嘆”的經歷,源於山高坡陡,河谷縱橫,工程匱乏。現在,隨著當地飲水工程的建成和工程管護機制的有效運行,村民們擺脫了用水的艱辛,用上了“穩定水、干淨水、放心水”。

通過水利工程保障農村供水。目前,全省在建389座中小型水庫中,176座水庫已蓄水驗收並初步發揮效益,19座水庫大壩主體施工已完成,123個工程正在進行大壩填筑,71個工程正在開展施工進場准備、三通一平、壩肩開挖等工作。

同屬烏蒙山區的六盤水市水城區,也同樣受過飲水之困。

因地處斜坡,水土流失嚴重,水城區楊梅鄉常年缺水,楊梅鄉白牛村村民常年吃“望天水”、“房蓋水”。自2021年4月集中供水工程完工,全鎮15座山塘水源點修繕完畢,42.5公裡入戶管道接入6620農戶中,28126人喝上了干淨衛生的自來水。

水城區楊梅鄉白牛村何玉書家自來水龍頭。

筆者走進農戶何玉書家時,正逢一場大雨,院壩裡水瓢、水盆、水桶、水缸一應俱全,不一會雨水便沒過水桶半截。“以前缺水缺怕了,我們這裡每家每戶都有下雨蓄水的習慣,雨水用來拖地洗衣喂牲口,政府建的自來水用來做飯燒水喝。”何玉書直言,“幸福”來得突然,從沒水喝到靠天喝水,再到自來水入戶,自己要慢慢適應。

“水源和管道等基礎設施已全鄉覆蓋,管護精細化及鼓勵老百姓用自來水是目前主要工作。”在楊梅鄉黨委書記靳玉陽看來,“水管入戶”之后的“如何管水”是該鄉保障農村供水的主要命題。

水城區農村供水服務卡。

組建專業的管水隊伍是關鍵。王明勇是水城區水投公司安排在白牛村的管水員,他每天要到水廠、村寨轉轉,看看水廠機器運轉是否正常,村民水管是否有水。

“管水員負責供水工程的日常管護、巡查、維修及水費收取等工作。”水城區水務局局長羅發林說,為了農村供水保障有序運轉,定期對管水員進行監督、管理、培訓和考核。在他看來,保障農村供水系統的正常運行,組建專業的管水隊伍是破題關鍵。

近年來,省水利廳通過制定省級統一教材,對全省1.5余萬個村4萬余名管水員進行業務培訓,解決農村供水無人管的問題﹔通過安裝消毒淨化設備,對全省2萬余處集中式供水工程、5萬余處屋頂集雨和自然坡面集雨的小水窖安裝淨化消毒設備,並實時監測水質,多舉措解決農村供水“無人管”和“水質差”問題。

從肩挑背扛到輕扭水龍頭,實現了千年之變,清清水流不僅改變山區群眾用水難題,也成為美好生活的源頭活水。(圖/文 張弘弢)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