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子湖畔到苗嶺深山教書育人戰貧困
——記“時代楷模”陳立群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曉波
3月19日,陳立群專程從杭州趕到台江。當天,貴州舉行高考第二次聽力考試,他來為台江縣民族中學的高三學子加油鼓勁。
陳立群是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台江縣民族中學終身名譽校長。他說:“我始終牽挂著這裡的孩子。”2020年8月卸任台江縣民族中學校長之后,他已在兩地間往返幾十次。
時間回溯到2016年,退休后的陳立群婉拒了民辦學校的百萬年薪,懷著教育改變貧困的信念,來到台江縣支教,擔任台江縣民族中學校長。
他說:“給我百萬年薪,不如看到一個貧困學生考上大學讓我開心。我在浙江是‘錦上添花’,在這裡卻是‘雪中送炭’。”
台江民族中學是縣裡唯一的高中,承載著孩子通過高考走出大山的希望。此前,該校每年輟學的學生約有100多名。
陳立群至今仍記得剛到台江縣民族中學時的景象:蒼蠅飛舞的食堂、教室改造的宿舍、幾塊木板遮擋的衛生間﹔學生抽煙喝酒、打游戲、談戀愛現象嚴重﹔個別老師遲到早退混日子……
那時的台江縣民族中學,二本上線率僅10%,2008年和2011年,全校竟然隻有一人考上一本。
陳立群是教育名師,有人擔心他“晚節不保”,但他沒打“退堂鼓”,而是毅然決然開干:一拖再拖的食堂、宿舍改造工程立即動工﹔十幾項規定相繼出台﹔全封閉式管理,早讀、晚自習挨個教室檢查、評比﹔嚴格教師出勤管理,甚至辭退了兩名工作不力的高三教師……
這只是一個開頭。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陳立群親自指導老師們做教案,開展業務交流,並制定新的教師考核管理制度。在他的協調下,一批批教師被送到杭州學習,校內同時開展師資培養工程,讓學生和老師都告別了過去“野蠻成長”的狀態。
“所有的幫扶總是暫時的,所有的支教總是要結束的,關鍵在於增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造血功能。”這是他對支教工作的看法,也是他用心用力做好師資培養的動力。
短短4年,該校就“脫胎換骨”。高考本科上線率翻了兩番,從“全州墊底”沖到“全州第一”,2200多名學生走出大山、改寫命運﹔2021年上二本線以上的學生698人,其中一本線以上263人,第一次有學生考上了清華大學。
“考出一個孩子,脫貧一個家庭,帶動一個寨子。我最大的欣慰就是啟發了村民對教育的重視。”陳立群說。
在台江的日子裡,他翻山越嶺家訪﹔出資40多萬元,資助苗族貧困家庭﹔舉辦義務講座100余場,培訓校長及教師過萬人,將教育的種子播撒在大山。
支教幫扶,一片丹心。陳立群以“不為功利、不求功德、隻為心願”為初心,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個普通教師,為教育而生,一生隻做一件事——做好人,教好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