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

為守護這片山林……

2022年04月18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守望一座山,護住一片林。在險峻的大山深處,在茂密的樹木林間,行走著護林人。他們用腳步丈量這片山林,用心守護這片山林,在辛勞、孤獨、堅守中,將青春甚至一生獻給了這片山林。本期大地副刊,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護林人。

——編 者

剛進入貴州習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就被眼前這“紅層綠洲”的景象震懾住了。保護區屬丹霞地貌,這裡山體奇岩兀立,海拔高低懸殊。從山谷昂頭向上望,隻見冷峻的赭石紅與幕天席地的綠交匯在一起,呈現出一種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境界。一棵棵直抵蒼穹的樹,同類的或不同類的,在黔北高原這片炫目的丹霞地貌上,手拉手、心連心地站成了眼前這震撼人心的景象。

佔地七十多萬畝的習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著名戰役四渡赤水的首渡之地——貴州省習水縣。這裡森林覆蓋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七,有地球同緯度地區保存最完好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在這片浩大的森林中,生活著大量珍稀的國家級重點保護動植物。紅豆杉、桫欏、紫楠、三尖杉隨處可見,紅腹角雉、白鷴、紅腹錦雞、林麝穿梭其間。如此龐大的面積,如此險峻的地形,要守護好這裡的山林,需付出的艱辛可想而知。

保護區設置了六個管理站,每個管理站有五六名護林員。小壩管理站是其中一處。

清晨,護林員趙從海已經准備好了干糧、防蚊油和胃藥。他走向山林,開始尋常的一天。

翡翠似的山林,枝頭高挂的鳥巢,你推我擠的蕨草,叢林中淌過的水流……這些對趙從海來說已無比熟悉。

巡山是孤獨的。有多孤獨呢?“有時從山中出來,感覺自己都不會說話了。有隻雀兒飛過,都覺得熱鬧得很!”趙從海如此描述。

在保護區茂密的植被下,生長著不少名貴中藥材和野生菌菇,它們成了趙從海巡護路上化解孤獨的樂趣。他總是能准確地找到哪片林中有雞樅菌、猴頭菇……豈止是菌菇,趙從海對這山林裡的每一條路、每一彎河、每一棵樹,都如數家珍。別人驚訝,問他是怎麼做到的。他知道,那是自己日復一日翻山越嶺的收獲,他懂這片山林。

有時候,他會吼上兩支山歌來緩解寂寞。唱著唱著,聽到山中有回音傳來,就像是有人在和自己說話。從春到夏,從秋到冬。趙從海的山歌回蕩在保護區的樹與樹之間、草與草之間,它們好像是在悄悄地傳唱著。

護林人有多苦?趙從海說不上來,隻知道,自己習慣了一天隻吃兩頓飯,每天要在叢林中穿越幾十公裡路,一路上要防蚊虫叮咬、毒蛇出沒,還要防岩石滾落。保護區地質屬紅色砂礫岩,極易風化剝落,曾經就有同事因為被滾落的岩石砸中而不幸去世。剛開始巡護山林時,由於沒有經驗,趙從海還多次被安山的夾子夾傷。在當地,人們習慣把捕獵叫安山。

然而,對於趙從海來說,孤獨、辛苦都是次要的。如何讓當地老百姓停止砍伐狩獵,才是最困擾他的事情。

小壩管理區內有一百多戶農戶,世代生活於此。靠山吃山,富饒的山林是他們重要的生計來源。

“我們不能隻顧眼前利益,要給子孫后代留下資源。”趙從海跟鄉親們說。

然而不管怎樣勸說,總有覬覦者鋌而走險。

趙從海找到當地政府,想在保護區內栽果樹,謀發展。然而,由於缺乏技術,以失敗告終。但趙從海並沒有因此放棄努力,他知道,隻有當地百姓找到了生存之道,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偷獵、砍伐。

保護區裡生長著大量的野生古茶樹,品質極高。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趙從海開始帶著保護區裡的村民們移栽古茶樹,養野生蜜蜂。古樹茶價格高,野生蜂蜜天然營養,很受市場青睞。村民們的日子漸漸好起來,自然就不再砍伐捕獵了。為守護好這片綠色寶藏,他們還扎起籬笆將古茶樹保護起來,以防遭到偷伐。

依然是靠山吃山,如今,這片山林卻已增添了不一樣的生機。

與趙從海一樣,長嵌溝管理站的肖建忠也是一名老護林員。他從二十多歲就開始從事護林工作,在山林中行走。走著走著,就從一個風華正茂的小伙子走成了兩鬢斑白的中年人。

一條路走了幾十年還在走,一棵樹看了無數遍還在看。快要退休的人了,說起這輩子的護林生涯,肖建忠覺得最虧欠的是家人,自己對這片山林的付出遠比對家人多。

好多年了,肖建忠和妻子一直住在一套簡陋的毛坯房裡。起初當護林員時一個月工資隻有五十元,現在雖然漲到了兩千多元,但依然是入不敷出。很多護林員干了沒幾年,實在是覺得枯燥乏味又不掙錢,都離開了。

“建忠啊,護林工作太辛苦了,工資又低,還是出門找事做吧。就算是在工地上干活也比當護林員強啊!”朋友們這樣勸他。

可每次,肖建忠總是說:“這是我們的家底。如果誰都不來守這片山林,那將來我們拿什麼留給子孫后代?”肖建忠清楚,守護山林意味著一輩子清貧,但他更清楚,這片山林就是子孫后代的“金山銀山”!

對肖建忠來說,日常巡護當中,防火是最讓人緊張的。尤其是到了傳統節日,大家都要追思先人,很容易引發火災。每到這個時候,肖建忠都會爬到長嵌溝最高的地方,以便隨時觀察山林的情況。

2007年,肖建忠參與了此生印象最深的一場“打火”。那天傍晚山裡突發山火,發現火情后他立即趕往火場。當時火勢很大,肖建忠明知很危險,但是他沒有猶豫,沖向了火場。后來,火勢被成功控制住,但他卻在那場扑火中受傷留下了終身殘疾。如今的肖建忠走路時腳有點兒跛,但他覺得並不影響自己看護這片山林。他說,如果有機會,退休后還要繼續守護這片林子。

為了讓保護區附近的村民認識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隻要有機會和村民們聚在一起,肖建忠就會不厭其煩地告訴大家:不要亂點火!不要亂扔煙頭……走到哪裡說到哪裡。后來村民們一看到他,就笑著說:曉得了,防火!防火!

李崇清是保護區的高級工程師,個頭不高,長相清瘦,單從外表看,很難將他與這片蒼莽的保護區聯系起來。

2000年,大學林學專業畢業的李崇清來到習水,成為自然保護區的一員,一轉眼已經二十多個春秋。那時的他對這片山林還很陌生,對林中的小動物更是一無所知。他不會想到,自己今后的人生將會和這片山林、林中的小動物們有著如此割舍不斷的緣分。

最開始入林時,李崇清很害怕,山深林密,擔心遇到猛獸。后來,與這片山林相識相知后,他漸漸發現了大山的魅力和動物們的可愛。

2015年,李崇清和同事一起進山採集數據,在灌木叢中發現了一隻受傷的小豹貓。那隻小豹貓隻比尋常家貓稍大一點,一直哀嚎著。走近一看,原來是它的右前肢被安山的夾子夾住了。看到李崇清,小豹貓就像是知道來了“救星”,安安靜靜地等著給它取下夾子。還沒來得及包扎,它就跑進林中消失不見了。

那天,因天色已晚,李崇清宿在了那片林中。他滿腦子想的都是那隻小豹貓。它的傷口會不會發炎?會不會再次受傷?它能不能找到它的家人?當然,留宿山林這件事他早有准備。常在山林中行走,他的背包裡隨時都背著塑料布,折起來一半作床單、一半作被子,背包搖身一變就是枕頭。

2018年,李崇清還救過一隻野生小獼猴,也是被安山的夾子所傷。因為受傷嚴重,小獼猴被送到了保護區野生動物救助站,進行了兩天觀察治療。治療期間,李崇清寸步不離地守著那隻小獼猴,和救助人員一起為它處理傷口,小心翼翼地給它喂食,沒多久小獼猴就黏上了他。放歸山林時,小獼猴竟像人類離別時一樣,數次停下腳步回望。

這些年,李崇清和同事以及保護區附近的村民們,一起救助的野生動物數不勝數,很多都是國家級保護動物。

李崇清珍藏了許多用紅外相機拍攝的視頻:夕陽下瞻前顧后靈氣十足的林麝﹔晨光中揮著翅膀翩翩起舞的白鷴﹔黃昏時在灌木林中覓食的紅腹角雉﹔綠滿山林時在藤蔓和草地間跳躍的獼猴、毛冠鹿……它們在林中自由自在,無憂無懼。李崇清對這些林中小動物的習性、特點、愛好無所不知,每每講起就滔滔不絕,神情中是藏不住的喜愛。

“守護這片山林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李崇清這樣說。是的,一年又一年,正是在這一群人的守護下,保護區裡山更青、水更綠。

然而,這群曾經風華正茂的護林人卻老了,步伐也不再如當年那般矯健。返程的車上,我拿出手機,翻看拍下的一張張護林人的照片,還有這片葳蕤無比的大森林。那一瞬,我突然意識到,其實,這些護林員的青春並沒有遠去,而是早已散落在這片山林的每一個角落。山林蒼翠,青春不老。(周小霞)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8日 第 20 版)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