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黔山時評

讓百姓餐桌更豐富吃得更健康(話說新農村)

常 欽
2022年04月01日08: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要牢牢穩住糧食這塊“壓艙石”,在“穩”的基礎上保多樣、保質量,托起百姓“舌尖上的幸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培育新的增長點

又到了野菜嘗鮮季,冒嫩芽的樹頭香椿,沾泥土的林間竹筍,薺菜、蕨菜、野芹菜等各色的野生春菜,在各地農貿市場、生鮮超市走俏。在江西吉安,農民范仕麗擺好菜攤,不到半小時,一籃子野菜就被搶購一空,不少顧客還預訂了下一茬。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野菜扮靚餐桌,折射的是人們食物結構的變化。經過不懈努力,我國以佔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糧食供給總量充足、庫存充裕,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從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人們的食物消費需求也在發生變化,食物品種更豐富,結構需求更優化。這就要求我們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適應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新趨勢,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從“滿足量”加快轉向“提升質”,讓百姓餐桌更豐富、吃得更健康。

森林裡的山珍美味,深海養殖的“海上糧倉”,溫室大棚的“新菜籃子”,如今的農業生產已跳出“一畝三分地”的單一種植,念“山海經”、唱“林草戲”、打“果蔬牌”,拓展到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立體化大農業。

從“滿足量”到“提升質”,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各地農村資源稟賦不同,要在保証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與此同時,瞄准供給側,從生產、倉儲、加工、銷售等各環節全面發力,加快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准化生產,不斷提升供給質量。

從“滿足量”到“提升質”,要不斷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食物安全的基礎是糧食安全。多渠道增加各類食物供給,絕不意味著可以忽視糧食生產。因為肉蛋奶等食物,都是依靠糧食轉化而來的。因此,必須堅持更高水平穩產量、穩面積,打好“組合拳”,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以“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耕地,牢牢穩住糧食這塊“壓艙石”。隻有夯實糧食“穩”的基礎,才能實現質量、結構、效益等的“進”。“穩糧增效、一田多收”,當前各地蓬勃發展的稻漁綜合種養,就是立足糧食安全基礎上保多樣、保質量的生動實踐。

發展大農業,才有大食物。要在米袋子更豐盈的基礎上,讓菜籃子更豐富、果盤子更多元、油瓶子更優質,穩穩托起百姓“舌尖上的幸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培育新的增長點。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01日 第 15 版)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