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無心插柳今成天下美景,從當初“暗地競爭”到如今攜手同行
萬畝櫻花園,姓“貴安”名“平壩”

“這是平壩萬畝櫻花園!”
“不,它叫貴安萬畝櫻花園!”
每年三月,當萬畝櫻花盛開爆紅微信朋友圈、微博和抖音時,關於它的歸屬問題引起了眾多“花粉”互掐。
萬畝櫻花園,姓名到底叫“貴安”還是“平壩”?
近日,記者也帶著疑惑探訪萬畝櫻花園。隻見一簇簇粉白色的櫻花綴滿枝頭、爭奇斗艷,吸引著游客前來賞花游玩。“早就聽說櫻花園,但一直沒來過,今天約上幾個朋友一起來看花,簡直太漂亮了。”來自貴陽市的游客張少俠和朋友站在觀景台上,用手機拍照發到朋友圈。
近年來,萬畝櫻花園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櫻花園,隨著它的走紅,一度成為貴安新區與安順市平壩區“暗地競爭”的旅游金字招牌。
“始於平壩,興於貴安。”貴州西嶺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孔成飛客觀地說:“大家最初的想法是做綠化,沒想到無心插柳,成就今日的天下美景。”
20年前,萬畝櫻花園所在地的平壩農場還是一片荒地。2002年,平壩農場採取“以租代管”的方式將土地租賃給綠化公司種植綠化苗木。先於孔成飛前來的一位浙江老板偶然從一個朋友處得知,櫻花樹在市場上價格不菲,直徑15厘米一株樹要價上萬元。看中櫻花的價值,2006年,這位浙江老板從日本引進大批櫻花苗,種植白色早櫻4000多畝、紅色晚櫻1000多畝。
后來,孔成飛在平壩農場租賃1000多畝土地,也種植起日本晚櫻和綠化苗木。此后,眾多外來企業陸續租賃周邊土地種植櫻花,面積不斷擴大,延伸到清鎮市紅楓湖周邊,達到萬畝之多。
“以前櫻花不成規模,只是吸引周邊群眾前來游玩。2013年,上萬畝近70萬株櫻花爭相綻放引得大量游客前來觀賞,‘平壩櫻花’逐漸被人們熟知。萬畝櫻花真正火爆是2015年。”孔成飛說。
2014年,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貴安新區,櫻花園劃入貴安新區。2015年,貴安大道建成通車,萬畝櫻花園如虎添翼,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周末日游客量達10萬人次。之后年年呈“井噴”之勢,最高峰期間日接待游客15萬人次。
“現在櫻花園深受人們追捧,但目前隻有早櫻和晚櫻兩個品種,較為單一,觀賞期短。要把這個網紅景點繼續打造好,需要各方齊心協力。”孔成飛說,公司將考慮引進多個品種的櫻花樹種,豐富櫻花品類,延長花期,通過賞花旅游帶動沿線發展。
花園有屬地,但美學無界限。扮靚萬畝櫻花園這位“俏佳人”,需要行政、市場這兩隻有形、無形之手共同推動。經歷當初的“私下較勁”“暗地競爭”之后,如今,貴安新區、平壩區將其視為“公共品牌”,雙方逐漸達成“合作才能共贏”的共識,並借力品牌共同發展旅游產業。
“我們要利用好萬畝櫻花園這塊金字招牌,共贏發展,加快平壩區沿線旅游打造、升級,豐富業態,推動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等加速升級發展。”安順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平壩區委書記唐友波說。
以萬畝櫻花園帶動,從貴安新區到平壩區沿線旅游火爆,農家樂、民宿等服務業欣欣向榮。
高峰鎮居民毛忠秀和丈夫在櫻花園內經營一家餐飲店,臨近中午,前來就餐的游客絡繹不絕。“今年受疫情影響,入園限制人數,我們的生意一般,以前生意好的時候都是排著隊呢!”毛忠秀一邊給客人上菜一邊說。
她家的餐飲店已經營四五年,高峰期一天可接待兩三百人,收入八九千元,生意好的時候一年賺了10多萬元。
緊鄰萬畝櫻花園的平壩區夏雲鎮小河灣村,立足得天獨厚的優勢,打造成為鄉村旅游點,迅速成為網紅村,農家樂、民宿生意火爆。在班新林家,屋子裡和院子裡坐滿人,客人吆喝著點菜,他忙前忙后招呼。“正是旅游火爆的時候,每天接到好多訂餐電話,都是老顧客。”他說,現在一天接待10多桌,純利潤2000多元。
如今,小河灣村400余戶群眾大部分開辦農家樂、民宿酒店,家家戶戶收入年年遞增,以前的貧困村變成了美麗富裕鄉村。
近年來,貴安新區、平壩區以萬畝櫻花園為引領,全力推動旅游產業發展。兩地借助“萬畝櫻花園”等大品牌,打造宜居宜游的黔中西線旅游集散地,為“貴陽——貴安——安順”旅游一體化融合發展夯實基礎。(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胡麗華 袁國彬 楊小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