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普職互通”讓育人模式“活”起來

為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的擴容和提質,近年來,安順市高度重視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工作,借著國家進行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時機,打破了普職之間的藩籬,建起了雙向流通的立交橋。
育人新機,普職互通開新局
安順市共有8所中職學校(含安順職院中職部),可容納在校學生2.5萬余人,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制約,社會對中等職業教育認可度不高,很多學生初中畢業后沒有考取普通高中,寧可外出務工也不願就讀中職學校。如何吸引他們進入中職學校就讀,完成高中階段教育,一直是一個難題。2015年5月,在推進教育改革的進程中,市教育局立足實際,探索制定《安順市“普職互通”試點班實施方案》,積極推動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資源共享、課程共建、教師互動、學分互認、學籍互轉”,構建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開放銜接的教育立交橋,為學生提供多次選擇機會,促進學生多元發展。這些學生經過一年的中職學校熏陶后,除部分升入普通高中,完成高中階段教育外,其余大部分學生可在中職學校順利完成中職教育,直至升入高職院校。“普職互通”育人模式改革,讓很多學生看到了就讀普通高中的希望,各中職學校以“普職互通”模式招收一部份游離在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之外的學生,紫雲縣、關嶺縣等部分縣區職業學校“普職互通”學生比例甚至達到了新生規模的一半以上。
統籌管理,以點帶面破難題
改革實施初期,圍觀者眾、行之者寡,為增強“普職互通”試點班吸引力,市教育局以“三強”為抓手,破解發展難題。一是強統籌,“普職互通”試點班由市教育局統籌,中職學校具體承辦,縣(區)教育局負責申報,市教育局審批,報省教育廳備案。市教育局招生考試中心對“普職互通”試點班進行招生業務指導。對於未進入“普職互通”試點班學習的其他中職學生不納入“普職互通”試點范圍。二是強調度,以當年全市中職招生人數(含省內外送生任務數)為基數,仍然按2%比例測算,將測算出來的指標計劃分配到安順市開設“普職互通”試點班的各中職學校,各學校“普職互通”試點班在讀學生可按10-20%比例,總比例不超過省教育廳文件規定的2%,經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測試合格后轉入普通高中就讀。三是強保障,規定“普職互通”試點班學生第一年在中職學校就讀,注冊中職學籍,享受中職學生各種國家政策性資助。學生入學后的第二年7月5日前,按照自願的原則,參加由市教育局組織的統一測試,經測試合格進入普通高中就讀的學生,其原學校學籍予以注銷,學生在原學校享受的各種國家政策性資助也同時相應取消。經測試合格的試點班學生按屬地管理原則轉入學生戶籍所在地縣(區)普通高中就讀(事先由各中職學校與各普通高中簽訂協議)。通過“三強”舉措,“普職互通”模式順利實施,吸引了一大批可能輟學的學生進入了中職學校就讀,擴大中職招生規模,彌補了部分縣區普通高中辦學資源不足的困難,有效提高了高中階段入學率。
雙向選擇,互通優勢顯成效
隨著“普職互通”工作的推進,各學校加強對互通班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孩子們有更深的思考,有雙向選擇,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職入普,圓夢大學之旅。蔡佳佳,2017年就讀於關嶺縣民族中等職業學校“普職互通班”,在一年的學習中她找准了方向,2018年成功通過市級選拔考入關嶺綜合性高中繼續學習,今年成功考入武漢輕工大學(二本)設計學類專業。普入職,成就自我精彩。張瓊,2017年進入普定縣中等職業學校就讀普職互通試點班,在一年的文化課學習中,接觸到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產生濃厚興趣,毅然轉入服裝專業學習。在校期間,積極參加省市技能大賽,2018年榮獲中職服裝設計與工藝項目省級二等獎,2019年成功通過到日本工作研修考試,可以到日本工作,月薪可達人民幣8000-10000元。
“普職互通”改革試點的成功開辦,提升了高中階段毛入學率,豐富了高中階段多樣化辦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可供選擇的升學預備和就業預備教育,緩解了普通高中就學壓力,提高了中職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了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的融合。近年來,全市“普職互通”試點班共計招生8200人(2015年900人,2016年850人,2017年750人,2018年1200人,2019年1200人,2020年1800人,2021年1500人)。這一改革舉措將更好地打破普職身份界限,為學生多元發展提供可能,實現學生在普通教育、專業教育、技能特色等方面的多元發展,為積極搭建高中階段教育人才培養立交橋作出積極有效的探索。(安順市委宣傳部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