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街頭 尋找懷舊好物

歷史往往都沉澱在細碎的回憶中,走過的石板路,聽過的收音機,看過的舊城牆,老物件的身上積攢著厚重的歲月。
過去,老貴陽城中最大的舊貨市場是位於公園北路的金沙坡,其歷史可追溯到清末民初﹔還有以物物交換開始,存在六十余載的紫林庵交易市場﹔以及人山人海的陽明路花鳥市場。
如今逛舊貨市場,更多的是“淘歲月”“淘情懷”。在羅漢營路、中曹司華豐大觀園、貴鋼花鳥市場,我們總能在琳琅滿目的商品中尋找到一塊父輩們使用過的老懷表、閱讀過的一本老書、把玩過的一個舊物件,雖然略顯斑駁,但經歷過時光的物品,總讓人有親近之感。
羅漢營路:百米舊貨市場,串起年代記憶
在頭橋附近有一條路叫羅漢營路,道路一側是貴陽有名的“五金一條街”,販賣著各種五金雜貨。另一側是市西河畔,原只是一條普通的人行道,近年來每天下午都格外熱鬧。
從下午4時開始,便有面包車或三輪車在路邊停下,隨后,星羅棋布的大小地攤便呈現於人行道兩側。到傍晚6時,從橋頭一直沿著河畔的人行橫道,足有百余米,都已被擺滿,隻留下一條約一米寬的通道供行人通過,這就是羅漢營路上的舊貨市場。
大到家具電器,小到鍋碗瓢盆針頭線腦,男士皮衣,女士長靴,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音響,BB機……在這百米長的舊貨市場上,你都能輕鬆找到。
一位五十來歲的阿姨在路上徘徊了幾圈后,在一個二手服裝攤前停下,目光停留在一雙短靴上,攤主謝先生馬上吆喝起來:“來試一下嘛”,阿姨坐在小板凳上試過之后,詢問價格,“30塊。”“太貴了,便宜點。”“這是牛皮的,很新的!”“再少點嘛。”“真的少不了了。”幾個回合下來,交易沒有成功,阿姨背著手,又轉到別的攤位前去了。相似的場景這裡一天要出現很多次。
在羅漢營路上賣音響和影碟機的何先生已年過六旬。
何先生下午5時才來擺攤,慢慢悠悠地將影碟機、音響、收音機等一一擺好,又將投影儀搭好。此時幕布上映出了李麗芬的身影,兩旁的立式音響裡播放著歌曲《愛江山更愛美人》,何先生坐在椅子上,跟著音樂搖頭晃腦地哼上兩句……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歌曲、音響、影碟機,雖然款式舊了,顏色褪了,也跟不上時代潮流了,但它們依然是很多人年少時最美好的回憶。
這裡的攤位不收費,攤位不固定,先到先得。因此,住在附近的馬麗珍幾乎每天都會來這擺攤。
馬阿姨的攤位在這個舊貨市場的尾端,她帶著一個胖嘟嘟的男孩坐在路邊,腳下擺著幾沓已經略微發黃,印著蝴蝶的明信片,還有一些認不出品牌的香煙和貨物。
一位顧客走到馬阿姨的攤位前,拿起一塊花花綠綠的兒童滑板,左看右瞧,“我家孫孫買來沒滑過的,15塊”馬阿姨熱情招呼顧客,“太貴了,便宜點。”“你給多少嘛?”馬阿姨反問,“5塊。”顧客答,馬阿姨有些遲疑,“5塊拿不了。”,話音剛落,顧客轉身就要走,“來嘛來嘛,6塊給你,要不要?”,馬阿姨提高音量。聽到這話,顧客轉身回來,付錢拿貨。
陳大爺退休好幾年了,每天都會在這條路上散步。“我看到什麼合適就買什麼,比如說扳手、插座什麼的,價格真的便宜。”陳大爺說。
夜色漸濃,臨近晚上8時,攤主們將沒賣出的東西重新打包,或拉上行李箱或蹬上三輪車,一個一個地離去。
華豐花鳥古玩市場:老物件勾起貴陽往事
位於花溪區中曹司的華豐花鳥市場,平日裡是普通的花鳥市場,可到了周末就搖身一變,成了一個以舊貨為主的集市,各種具有年代感的物品映入眼帘,一下就將人拉回到過去的某個時刻,回憶涌入眼前。
和羅漢營路上的舊貨市場相比,華豐花鳥市場寬敞了許多,足足可以容納下200個攤位,一條通道上可以擺3至4個攤位。
雖然剛過上午8時,但市場內已人聲鼎沸,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不絕於耳。一個個地攤毗鄰而設,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那些屬於上個世紀的物品。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海燕牌小電子管黑白電視機、紅梅牌伸縮膠卷相機、 保存完好的糧票、第二套人民幣、連環畫、形狀獨特的算盤……就算是走馬觀花地瀏覽一圈,也要花上半小時的時間。
售賣黑白電視機和梅花牌膠卷的祝先生,今年28歲,沒有看過黑白電視機,旁邊賣芝麻糖的劉先生說,小時候他家裡就有一台黑白電視機,看過86版的《西游記》,還看過《聖斗士星矢》,就算是黑白的,也看得津津有味。現在的電視機盡管又大又亮,但兒時那種對看電視的期待已經沒有了。
出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姬先生,熱愛收藏一些能見証歷史的物品,包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雙頭、多頭章,糧票,還有一些舊照片……
“這些東西都是我從七八十歲的老人那裡收來的,現在在這裡我可以把它們傳給年輕人,也算是一種傳承。”姬先生說。
在這個市場裡有許多人和姬先生一樣,並不只是為了售賣商品謀利,更多的是抱著一種交流、傳承的心態。
而對於顧客來說,這是個淘寶的好地方。驅車從市區趕過來的楊先生和同伴這次都有收獲,“這個漁具包30元,這隻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花瓶60元買的……”楊先生說。
“有點遺憾,今天沒有淘到心儀的東西。”從事音樂教育的羅動天對玉器、刺繡很感興趣,常光顧這樣的舊貨市場。羅動天覺得這樣的地方生機勃勃,能讓舊物“活”起來,或裝飾,或收藏,或再利用,怎麼都比躺在箱底或垃圾桶裡強。
在市場內游玩的人以中老年人為主,於他們而言,每周一天在這裡會會老友、淘點回憶,是一種生活的樂趣,目睹之物,讓人頓生懷舊之情。
貴鋼陽明花鳥市場:多年老市場,最具煙火味
位於油榨街的貴鋼花鳥市場是許多貴陽人心中最佳的“淘寶地”。在這裡,花鳥魚虫、貓狗兔鼠、字畫古玩、奇石木雕,應有盡有。
初入貴鋼花鳥市場,彷佛走進了迷宮一般,有幾條巷子之間的距離很近,兩邊舊房屋檐伸出的雨棚近乎合攏,門前擺放的花卉或商品佔據了一些位置,人行過道隻有半米寬。邊走邊駐足欣賞店裡的花草,或逗逗可愛的小狗,感覺怎麼都走不到盡頭,而且永遠都不知道拐角的下一家店會給你帶來何種驚喜。
貴鋼花鳥市場內分為花卉、寵物、魚、鳥、古玩等區域,除此之外,在這裡你還可以買到中草藥、茶葉、茶具、各種生活用品,還有許多貴陽人都鐘愛的貴鋼饅頭。
在周末時,有不少擺攤趕集的人。李先生因為愛好古玩,經常在全國各地的舊貨市場淘貨,最近半年來,每個周末都會在這裡擺攤。李先生的攤位並不大,約有兩個平方米,他戴著白色的鴨舌帽,翹著二郎腿坐在小馬扎上,神情平靜地看著來往的路人。攤上擺得有瑪瑙、翡翠,還有一些陶器和玉石,李先生說:“這些東西都經歷了許多的歲月,可以說是古董,在這其實賣不了什麼東西,但是能交朋友,和同行們交流,互相學習,接收各地的消息。”
另一個地攤前一直有顧客停下腳步來欣賞物品。攤主姓高,專程從內蒙古過來擺攤。一位顧客看中了一個瓷碟,高先生說這是清朝的碟子,開價2000元,一番討價還價后,最終以1200元成交。“這裡不錯,有很多識貨的人。”高先生說。
對許多貴陽人來說,貴鋼花鳥市場是個有趣又好玩的“淘寶地”,承載了不少快樂回憶。家住觀山湖區的顧優笑稱,以前和男朋友談戀愛時,最喜歡到這裡來,即便不買就是隨便看看也感到很快樂。現在家裡的許多小擺件,都是當初在花鳥市場裡淘到的。市民蔣雨小時候最愛纏著父親帶她來花鳥市場看魚,買小兔子,那是童年最無憂無慮的時光。
談及貴鋼花鳥市場搬遷的話題,許多商戶雖然沒有明說,但言語間都透露出對老鋪子的不舍。
貴鋼花鳥市場搬遷后,這個可玩可吃可逛可淘的地方,或許隻能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了。(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顧林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