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川大力發展道地中藥材:小草藥變身大產業

黔地無閑草、夜郎多靈藥。地處黔北的務川自治縣,森林覆蓋面積達62.44%,靈山秀水間孕育了約201科923種藥用植物,其中的很大部分具有較高的濟經價值,當地群眾一直嘗試著馴化野生中草藥,把生態資源轉變為經濟資源。
天門冬變身“黃金果”。今年,紅絲鄉上壩村老黨員趙明書油茶基地中套種的80畝天門冬收獲鮮果40多萬斤,價值200多萬元,他打算加工成干果后出賣。
天門冬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長於山野林緣陰濕地、丘陵地灌木叢中或山坡草叢,塊根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也是一種很美味的保健食品。上壩村屬於國家級麻陽河自然保護區核心區,也是深度貧困村,曾經因交通不便,保護區內又不能建設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工業企業,村民缺乏收入來源。2012年,紅絲鄉在保護區內發展了12000多畝油茶。趙明書帶領村民成立上壩村綠芝源中藥材種植開發有限公司,利用茶壟間的空地,從事野生天門冬培育訓化,育苗和種植。開始,公司按照傳統的農作方法培育天門冬,因技術欠缺和培育經驗不足,管理粗放、生產技術不成熟等原因,出苗率和大田移栽成活率都很低。
產業得到了貴州省農科院和貴州大學生物科學院支持,聯合研發,種苗發芽率提高到了95%,大田移栽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同時,還探索出了矮化天門冬,並申請了專利,引進編織防草地布解決了人工鋤草,透氣、保濕、保溫和防虫等一系列技術難題。2019年夏季,在省農科院與貴州大學生命科學院臨田測產時,種植3年的天門冬中等偏下測產平均每株鮮果重達20.5斤,產量最高的一株重達65斤﹔種植4年的天門冬每株鮮果平均產量30斤。試種成功后,公司開展大規模育苗、帶動當地群眾規模種植。同年,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通過中藥材種植及加工“三變”改革項目,公司建造了年加工能力1000噸的加工廠房,建設育苗生產基地150畝。“如今,上壩村共種植天門冬2000余畝,帶動周邊鄉鎮、村寨群眾發展天門冬2000余畝,覆蓋農戶3000余戶10000余人,科技讓野生天門冬真正變成了群眾增收致富的‘黃金果’。”紅絲鄉分管農業的副鄉長李小勇說。
小草種出大希望。走進貴州務川國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艾絨生產車間,清香扑鼻,沁人心脾﹔成品倉庫裡,工人們正在忙著打包發貨﹔在公司展廳,用艾草制作的艾條、艾柱、足浴包、艾貼等多種產品,琳琅滿目。
務川地處武陵山區,海拔、氣候、土壤適宜,野生的高原艾草具有藥性強、品質高等特性,是健康保健的良藥,在市場上是很有優勢。2008年,縣裡引進貴州務川國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採取“合作社+公司+大戶+農戶”模式,在都濡街道桐木壩區發展艾草種植,艾草種植投資小,后續管理簡單,具有一次播種可連續五年收獲的種植優勢,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很好,深受當地群眾歡迎。
“艾草好種,每年可收割四茬。”村民徐景昌說,僅一年在基地務工收入就能拿到了4萬余元,還不算土地流轉費,想不到,山間路頭隨處可見的艾草,有一天居然能成為致富“金草”。公司經過不斷探索,反復試驗,初步形成了集艾草種植、生產加工、產品研發、銷售服務於一體較完整的產業鏈,一株株不起眼的小艾草,經過大規模開發種植,精細化加工,成為一個新興的富民產業。“從一開始的艾柱、艾條、足浴包等4款產品,經過不斷研發,申請獲得16項艾草研發專利,現已有30多款產品,並成功注冊了‘弦歌堂’‘貴艾’等多個艾草商標,實現產學研用銷一體化經營。”公司負責人鄧鬆羽說,艾產品很受市場歡迎,首批艾貼系列產品上市每個月銷量超5萬盒。今年年初,公司還更換了兩條艾絨提取生產線,經過風選、篩選、粉碎之后出來的艾絨、艾粉更純更細,出絨率提高了10%,產出量從年產量500噸提高至2400噸,提高了近5倍。
從艾草種植到艾草深加工再到銷售,貴州務川國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艾草編織了一條可持續增收的致富產業鏈。公司生產車間面積擴大到2.6萬平方米,線下門店增至400多家,年銷售額達1.2億元,帶動當地村民種植艾草5萬余畝。
金銀花開幸福來。在務川說起金銀花,人們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三層岩,金銀花是三層岩最響亮的致富品牌。
“這花是浪水村的致富花,更是我們三層岩人的幸福花。”村民陳志榮說,以前他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靠種植15畝金銀花,2017年就脫貧了。今年,鮮金銀花收入了10萬多元。三層岩是貴州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石朝鄉的一個村民小組,100多戶人家生活在狹窄的山溝溝裡,產業單一,群眾生活積貧積弱。2012年,鄉裡在三層岩規劃發展金銀花產業,大部分村民很抵觸。經過幾年努力,第一批金銀花開始有收益,村民陸陸續續加入到金銀花種植行業中來,部分在外務工的青壯年也回家種起了金銀花。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種植隊伍也越來越壯大,村委引導能人成立合作社,引進天門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採取“村集體+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公司負責技術指導和保底價收購。產業效益好,銷售又有保障,村民種植金銀花的熱情更高了,將撂荒的地也利用起來,僅三層岩就種植了12000多畝。
產業興,百業旺。金銀花產業發展起來后,鄉裡投入大量資金,修通了三層岩的通組公路、產業路,先后實施了人居環境改造、河道治理,村庄面貌煥然一新。花開時節,滿山遍野的金翠蕾、銀翠蕾、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銀光閃閃,與花叢中忙著採摘、運花、裝袋、裝車……的村民的身影,應和著微風的爽朗笑聲,勾勒出一幅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鄉村振興畫卷。
近年來,務川自治縣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充分利用野生中藥材品質高的優勢,加強馴化和培育野生中藥村力度,走出一條具有山地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全縣中藥材種植遍布各地,無論是平整的田地,還是山間的林下,都能看到中藥材的種植,中藥材的發展在務川已生根發芽、遍地開花。當地政府因勢利導,拓展中藥材產業鏈,把小草藥做成大產業。(彭飛)
來源:務川縣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