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迎來大豐收 群眾迎來大增收
——水城區刺梨收購正式開始

8月8日清晨,隨著發車的指令下達,水城區2021年刺梨鮮果收購工作正式啟動。20余輛運輸車從貴州初好公司出發,駛向各個刺梨收購點。
相較於去年,陳白壽家的刺梨在今年迎來了豐收,他告訴筆者:“去年靠刺梨就淨賺了兩萬多,收入不錯,就又補種了一些。”雖然還有一部分沒有挂果,但是產量依然很可觀。“今天刺梨熟得好,收入能達到五六萬左右。”說起收入,陳白壽一點也不含糊,他還告訴筆者,再過幾年刺梨全部盛挂的時候,收入還會再增加。
貴州初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錢品表示,今年全區刺梨產量在1.5萬噸左右,准備收購資金9000多萬元,按照應收盡收、應收快收、即收即榨的原則,在保障全區刺梨種植群眾收益的同時,保証刺梨鮮果的果質。
果布戛鄉羅盤村同樣也是第一天的刺梨收購點,收購同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卻在收購的主體上發生了變化。
“今年我們這裡不由初好公司來收購,而是由我們村合作社進行收購后再送往初好公司進行加工。”羅盤村第一書記趙宇告訴筆者,今年是果布戛鄉實行試點收購的第一年,由初好公司派遣質檢員把控刺梨鮮果質量,村合作社在刺梨採摘季不間斷進行收購,然后統一送到貴州初好公司進行加工生產。
羅盤村興寨組的陳忠元家也種了不少刺梨,卻沒有著急在刺梨收購的第一天就進行採摘。“今年我們羅盤村每天都可以收,所以可以緩一緩,等熟透了再摘過來。”陳忠元說道,他家的刺梨地海拔要高一些,距離完全成熟大概還要一周左右。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刺梨種植戶能夠隨時摘隨時賣,同時也在源頭上保証了刺梨鮮果的質量。”趙宇介紹道,刺梨鮮果不宜長期保存,成熟期又很集中,採用這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刺梨種植群眾的后顧之憂。
貴州初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馬禮平介紹道:“在羅盤村進行試點收購是一次全新的嘗試,面對全區刺梨逐年盛挂,面積逐年增加的趨勢,採用村合作社隨時摘隨時收的模式,在最大程度減輕收購人員壓力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証全區刺梨應收盡收。”
據介紹,2021年全區刺梨種植面積達40余萬畝,刺梨鮮果產量較去年翻一番。
來源: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官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