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素養也是“免疫力”(人民時評) 隨著各地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一批號稱可以抵御病毒、預防新冠肺炎的商品在網絡和實體店熱賣,有的打著“高科技”旗號,有的則是人們熟悉的“老面孔”。但這些所謂的防疫“神器”靠譜嗎? 據調查,這些商家口中神乎其神的“黑科技”,都是典型的“噱頭大於內容”。…
向著勝利奮勇前進 在戰疫又戰貧、大戰加大考,各項戰事最吃勁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方面最大規模的會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向全黨全國全社會發出號令:越是形勢復雜越要凝心聚力,越是任務艱巨越要奮勇前進,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確保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取得最后勝利。 貴州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錯、一天不能耽誤的實踐導向,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在大戰大考中展現了總攻的氣勢、奮進的合力、必勝的信念,始終把主動權制勝權牢牢握在手中。…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在一線長才干練本領 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尤為緊迫,這不僅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堅決扛起責任,同時也對領導干部的治理能力和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對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階段性變化,領導干部必須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和應對舉措 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這是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人民日報評論員:疫情防控決不能掉以輕心 從3月25日零時起,湖北省武漢市以外地區解除離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復對外交通﹔從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 武漢和湖北是全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湖北和武漢解除對外交通管控、有序復工復產,意味著疫情防控的階段性成果不斷鞏固和拓展,全國人民都為此感到歡欣鼓舞。…
人民日報有的放矢: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中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使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
致敬醫護是最好的開學“第一課” 3月23日,新疆阿克蘇市中小學開學復課的第一天,兩名小學生放學路上經過一家醫院時,主動向穿著防護服的醫生敬禮並深鞠躬,醫生也向她們回禮。兩名小學生說,她們想表達謝意和敬意,如果沒有醫護人員的艱苦努力,同學們就不能安穩上課。…
“主動確認收貨”集聚善意的力量 從“系統默認收貨”,到“主動確認收貨”,疫情發生以來,淘寶上很多剁手黨的習慣悄悄變了。淘寶2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全國有2.66億消費者在收到貨之后,在淘寶上主動點擊了“確認收貨”。…
保供應,充實群眾餐桌 要把擴大生豬養殖的政策落到實處,就要打消養殖戶的疑慮,讓養殖戶形成穩定的預期 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努力,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要充分考慮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密切監測市場供需和價格動態,保障米面糧油、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應。…
讓所有學生享受到網課的便利(微觀) 廣東清遠東江村買設備、拉網線,把村委會會議室改造成上課的教室﹔安徽銅陵實行“一人一策”,通過借用設備、共享網絡等方法幫助留守兒童在線學習﹔黑龍江協調電信運營企業為中小學師生提供專屬優惠流量包,對家庭貧困學生提供20G免費流量包……疫情期間,為落實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各地紛紛出台措施,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實現居家上課,讓在線教育成為學校課堂的有效“替代品”。 相比線下教育,無遠弗屆的互聯網不僅打破了課堂的空間限制,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更為共享優質資源、促進教育公平提供了新思路。…
北青報:“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決維護防控成果 “以武漢市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做出的這一判斷,標志著我國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重大進展,也為下一階段疫情防控工作定下了基調和目標。我們有信心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阻擊戰,堅持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早日實現全民戰“疫”最終勝利。…
北青報:以謙抑刑事政策助推復工企業輕裝上陣 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公布第六批全國檢察機關依法辦理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表示,檢察機關在辦理涉及對企業復工復產有所影響的案件時,要依法妥善把握涉案企業或企業負責人罪與非罪、捕與不捕、訴與不訴的問題,如果符合法律規定的不起訴條件,應當及時作不起訴決定﹔對於沒有羈押必要的,隻要不會影響訴訟正常進行,能夠做到隨傳隨到,就可以依法變更強制措施,讓他們盡快復工復產。…
人民網評:穩就業是穩人心,刻不容緩 當前就業形勢怎麼樣?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有哪些就業創業支持?新的就業增長點在哪裡?隨著疫情過去,各行各業逐步復工復產,穩就業成為社會普遍關心的話題。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千家萬戶。…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同時也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主要表現在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投資項目建設進度延緩、商務經貿活動受到抑制、穩就業壓力加大等方面。…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守土有責 守土有方 “管天、管地、管空氣!”一名負責方艙感染預防及管控的“90后”護士黨員,被同事們起了一個“三管”的諧稱。無論院士還是院長,都要受她監督做好防護,是為“管天”﹔所有地面都得劃分區域、消毒到位,是為“管地”﹔不讓病毒存活在空氣中,是為“管空氣”。…
甩鍋卸責暴露了美國政治的暗黑無底線 美國借污名化中國以轉移矛盾的做法,已變成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政府行為,再次讓人們見識到什麼叫自私虛偽、霸道蠻橫。事實說明,在美國政治的運行中,哪怕是面對如此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選票導向、資本至上依然是無可動搖的基本邏輯,民生福祉、國際公義不在政客的優先考量之中。…
推進復工復產要下“繡花”功夫(一線視角) 困難不可怕,辦法總比困難多,用好線上平台、用活創新工具,統籌布局、提前謀劃,就能打好打贏復工復產這一場硬仗 推進復工復產,如何解決好控制疫情輸入風險與企業復工復產之間的矛盾?最近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採訪,當地對這一問題的解決辦法給人啟發。 目前,天津經開區內企業已陸續復工復產,工業產值前100強的企業復產了98家。…
把握向好大勢(人民時評) 堅持“兩手抓”,奪取“雙勝利”,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亮眼表現,為今年中國經濟開局增添了一抹亮色 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了21.5%﹔3D打印設備、智能手表等電子產品產量增長都在100%以上﹔單晶硅、多晶硅產量分別增長45%和35%左右……1—2月份,互聯網經濟發展良好,不僅在疫情防控、物資調配、民生保障等方面大顯身手,也推動新動能形成較快成長的態勢。堅持“兩手抓”,奪取“雙勝利”,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亮眼表現,為今年中國經濟開局增添了一抹亮色。…
人民日報紅船觀瀾:黨員捐款彰顯忠誠擔當 連日來,響應黨中央號召,全國廣大共產黨員踴躍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顆顆愛心傳遞著關切關愛、守望相助的深情厚意,涓涓細流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磅礡力量。…
別讓孩子沉迷網游成疫情次生災害 近期,由於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大量未成年人“宅”在家裡,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成為陪伴未成年人學習和娛樂的首選工具,有關網絡游戲的消費糾紛更加突出。中國消費者協會提醒家長:莫讓“宅娃”荒於嬉,免得廢人又費錢。…
做好疫情防控也要深化“放管服”改革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全球疫情快速擴散蔓延,可能嚴重沖擊世界經濟,使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上升。我們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主動作為,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把復工復產的火苗燒得更旺,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迎接風雨沖擊,戰勝困難挑戰。…
人民財評:“新基建”激發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 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近日,各部委紛紛出台“新基建”配套激勵措施,將有效激發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 “新基建”一般包括5G、城際高速鐵路、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代表著新工業革命的發展方向。…
從“宅生活”到“宅經濟”(金台隨筆) 從學習到辦公,從醫療到教育,從娛樂到消費,每個人都能在這段特殊時期感受到網絡創新的便利、技術變革的紅利 疫情防控期間,不少人選擇“宅”在家裡,豐富多彩的“宅生活”,使人們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比如說,不管什麼時候,美食總是一種慰藉。…
滿足群眾的文化新需求(新語) 公共文化是為群眾服務的,群眾的需求是什麼,公共文化機構就要及時響應去做什麼,群眾在哪裡,相關服務就應去哪裡 疫情防控期間,文化生活不可或缺。各地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紛紛把服務搬到了“雲”上,直播舞蹈教學、參觀網上博物館、閱讀數字圖書、收聽有聲書、觀看網絡講座……豐富多彩的網絡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了人們的文化需求。…
從“宅生活”到“宅經濟”(金台隨筆) 從學習到辦公,從醫療到教育,從娛樂到消費,每個人都能在這段特殊時期感受到網絡創新的便利、技術變革的紅利 疫情防控期間,不少人選擇“宅”在家裡,豐富多彩的“宅生活”,使人們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比如說,不管什麼時候,美食總是一種慰藉。…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當其時(人民時評) “新基建”是穩投資、擴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也是促升級、優結構、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環節 比起傳統基建,“新基建”的技術性、專業性以及市場不確定性相對較強,需要更加有效地發揮各方合力、集聚創新智慧 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遠程辦公,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在線逛街、網上購物、無人配送,點燃消費熱情……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一定沖擊,同時也帶來了“雲經濟”“宅經濟”的走紅,激發了數字經濟的潛力,提高了全社會對信息網絡、數據處理能力的需求。從近期中央召開會議多次提到,到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在今年的重點建設項目中紛紛列入,涵蓋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的新型基礎設施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