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抗击新冠肺炎 | 贵州时刻

石玉萍:强忍悲痛 奋战“疫”线

2022年09月16日11:58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疫情就是命令。在危急关头,总有一群人,义无反顾地坚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危险的地方去,身着防护服成为前仆后继的“战士”,他们争做战疫“急先锋”,防疫“守卫者”,昼夜奋战,只为阻断疫情传播。

然而,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护理人员石玉萍就是逆行者之一。2004年9月,石玉萍参加工作,一直以来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用专业技能协助促进全院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突发疫情 她闻令而动

贵阳疫情爆发后,医院多次召开会议传达贯彻落实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会议精神。虽还未接到上级部门具体工作安排,但石玉萍深知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和疫情防控的紧迫性,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征战“疫”线。

石玉萍上门采核酸。

石玉萍上门采核酸。

“如有需要,让我上!”

2022年9月2日晚,医院接到紧急支援通知,3日凌晨5点半,石玉萍自豪地加入松桃县第二批援“筑”医疗队出征贵阳。到达贵阳入住酒店后,还没来得及稍作休整,便收到立即进入各个小区开展核酸检测的任务。这一天,他们持续工作到晚上十一点。

鏖战疫情,她不知疲惫

在驰援的十余天里,石玉萍的工作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核酸采集。她跟着团队辗转于多个小区、奋战在多个采集点,奔波于多个楼层,披星而出,戴月而归。

石玉萍采核酸累了打一个盹。

石玉萍采核酸累了打一个盹。

面对数量庞大的采集人群,她不厌其烦地循环着消毒、取咽拭子、采样、封装、消毒等步骤,严格执行采集一人,手消一次。随着采集次数逐日增加,石玉萍对于采集流程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以往采集一个人的时间慢慢地可以完成三、四个人的采集。但她的手腕因长时间重复劳作而酸痛,身体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僵硬。“任务结束时整个人都想瘫倒,但只要我能快一点儿,他们就能少等一会儿,结果就能出来早一点儿,这很值得!”石玉萍揉着手腕一脸满足。

上门采集核酸时,时常会遇到年纪较大的独居老人,他们大多数对手机操作不熟练,石玉萍和队友一步一步教他们注册、扫码。偶尔遇到住户对静默管理的防控措施特别不理解,脾气暴躁,不配合采集时,石玉萍都压下心头的委屈,一遍一遍地耐心解释,消解他们困惑与不耐,她还反复宣传防疫知识。他们一户一户地敲门、解释、采集,一栋楼跑下来,嗓子发疼,汗流浃背,衣服常常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亲人离世,她含泪坚守

脸上的勒痕、僵硬的手臂、浸湿的汗水仿若战“疫”的荣光。在这背后,深藏着石玉萍对家的牵挂。父亲重病卧床,丈夫下乡驻村,未满三岁的小女儿也需要人照顾。

石玉萍与她的战疫队友

石玉萍与她的战疫队友。

请战的决心被反复拉扯着,这一刻,是母亲接过她肩上沉甸甸的担子,让她放心去,安心工作。

9月10日中午,一通始料未及的电话让正在开展核酸采集的石玉萍头晕目眩。“也许是有预兆的,亲友们都知道我们在这边上下班不定时,从不打扰我,这么久我都没在这时候接到过电话。”石玉萍哽咽地说。

当天,72岁的父亲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她仍旧记得出发前与病床上的父亲告别时的情景。此时,父亲看出她的犹豫不决,气喘吁吁地说:“别担心,我会等你回来!”听了父亲的话,石玉萍毅然离开,而他却食言了。

未曾想到,9月2日一别,便是永别。作为女儿,她理应回家为父亲守孝奔丧,由于疫情和工作原因,她却不能回来送老人最后一程。自责、愧疚、无奈涌上心头,眼泪夺眶而出。

队友察觉她的异常,了解情况后劝她休息,她只是摇摇头,用力擦干眼泪,哽咽说道:“没事儿,我们继续!”随即投入工作,只有微微颤抖的身躯暴露着心中的不平静。随后,她化悲痛为力量,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的支持,为赢取更大的胜利做出医务人员应有的贡献。

特殊时期,全力以赴是对疫情最有力的回击。一袭白衣之下,她是母亲,是妻子,更是女儿;白衣之上,她化身战士,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意志铸造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固防线。(文/图 田靓雯)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