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大方视窗>>新闻资讯

贵州大方:基层人大代表当好乡村振兴“引路人”

2022年09月15日13:57 |
小字号

“我们这种葡萄管理必须细致一点……”9月14日一大早,丁学林就来到了自己的葡萄基地,带领着基地里面的务工人员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作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基层人大代表,这片基地不仅仅承载着丁学林的汗水劳动,也是群众致富的希望,不管是种植还是管理,他都亲力亲为。

据了解,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贵州省大方县基层人大代表积极主动探索发展产业的新路子,为自身致富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富裕想办法、出主意、献良策,在政策宣传上作表率、产业发展上作表率、乡风文明上作表率、美化环境上作表率,当乡村振兴引路人。

丁学永的合作社种植的猕猴桃基地。刘昆燕摄

丁学永的合作社种植的猕猴桃基地。刘昆燕摄

丁学永:回乡创业带领群众逐梦小康

在大方县东关乡龙泉村,乡人大代表丁学永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不但自己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更是带动周边的老百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年轻时候的丁学永为了营生四处奔走,做过生意跑过车,攒下些许积蓄。2012年,她结束奔走生涯,回乡创办学永苗圃场,专门培育水果幼苗。“刚开始跌了不少跟头,病虫害无法根治、幼苗成片死亡……带给自己一个个沉重的打击。”

面对种植技术上的不成熟,丁学永四处打听,问朋友、上网查、报学校、找老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只要想干,就觉得自己能干好。”随着技术能力的提升,在丈夫的支持下,在第二年又扩建了自己的苗圃场。

“由于我们的苗很好,所以很多种植户都前来采购,生意也越来越好,然后我也谋生了种植水果的念头。”随着种植基地逐渐步入正轨,丁学永就想带领更多乡亲致富。2016年,她带领部分村民成立了大方县助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5户贫困户入股,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猕猴桃和蜂糖李。

果园建起后,果园的日常管理也交由附近村民来干,凡在基地务工的合作社每天付给每名工人100元工资。在基地里打理果园的合中村合中二组的村民高琼说:“因为要照顾家里,没有办法外出打工,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可以照顾家里,还能挣钱补贴家用,挺好的。”

在龙泉村,像高琼一样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还有很多。丁学永说:“合作社现在的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需要大量的工人,每年固定用工17人、临时务工600人次,每年发放村民务工工资27万元,合作社年产值120万元。”

十年的时间,丁学永做到了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自己也在慢慢蜕变,而她又有了新的理想。“作为乡人大代表,我希望可以越做越好,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和我一起搞种植,希望他们在致富的道路上多一项选择、多一条门路。”丁学永笑着说。

丁学林教村民葡萄管理技术。司玉坤摄

丁学林教村民葡萄管理技术。司玉坤摄

丁学林:泥土味的致富带头人

在大方县东关乡龙泉村葡萄种植基地,丁学林和龙泉村支书罗大友看着晶莹剔透的一串串葡萄,“当时我们出去考察,发现这几种葡萄不仅品质好,受市场欢迎,还特别适合我们村的地理气候环境,于是决定在浙江引进这几种葡萄,让我们山沟沟里也能吃上优质的水果。”

目前,已经到了葡萄正式采收的季节,基地里面,除了丁学林,还有许多前来务工的村民。谢明斌是从合中村易地搬迁过来的村民,作为一名已经五十多岁的残疾人,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补贴家用,他在基地工作非常积极。“身体不便,在外面都找不到工作,现在这里有个葡萄园了,在里面工作又方便又能得点盐巴钱,比在外面好多了。”

据了解,葡萄种植基地一共投资55万元左右,按照6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土地22亩,预计每年可采收葡萄4000左右斤,利润达到20万元。自2019年以来,年固定务工3人,流动务工700人次,每年发放工资10万元左右。

2021年8月,丁学林高票当选东关乡第九届人大代表。龙泉村党支部书记告诉笔者:“他是我们乡的致富带头人,也是我们乡的人大代表,不仅吃苦能干能力强,还心系乡亲,在自己发展壮大的同时,带着周围的百姓一起致富创收。”

种植基地成型以后,不少村民便想跟着种植葡萄,丁学林毫不吝啬,将自己的所学所得全部交给前来学习的百姓,当地的刘华清、卢昌凤等村民都在基地学习到了不少种植经验。“丁哥一点都不小气,本来是他们出去学习的东西,我们问了就全部告诉我们了,还说有什么问题都能去找他。”

丁学林十分关心自己家乡的发展,为村民们在政府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提案。他说:“当选了人大代表,我要为村民们多发声,更要把自己的带头人当好,在今后我还想不断扩大种植基地的经营范围,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不断发展完善第三产业,让游客来能玩能吃能住,实现更多人就业增收致富。”

丁希娥与村民一起干活了解群众所需。李灵摄

丁希娥与村民一起干活了解群众所需。李灵摄

丁希娥:为村民服务就是我的责任

“你们骑电瓶车在路上小心一点,慢一点……”在大方县东关乡龙泉村,总有一个声音在村民们生活中响起,这个声音的主人就是丁希娥,在村民人眼里,她是一位好大妈,这些关心的声音不仅为村子带来了人情味,也给村子带来了安静祥和。

在村子里杨二华家,不时就能看见丁希娥的身影。由于沟通不畅,婆媳关系一直是让杨二华头疼的事情,作为党员,作为当地的人大代表,丁希娥便主动上门调解,有了这么一个友善的邻居大妈,杨二华家也恢复了往日的和谐“全得丁嬢嬢经常来我家调解,现在家里没得吵架声音了,一家人都和和气气的了。”杨二华对笔者说。

丁希娥作为老党员,在邻里村里都有着非常好的口碑,平日里不论谁家有什么困难,都会挺身而出,无论大小事务,总会尽力帮忙。韦少忠是龙泉村里的高龄留守老人,七十余岁了却因为子女外出务工,很少有人照顾,得知情况的丁希娥便经常给老人送菜送物资,老人生活起居有什么问题,丁希娥都能很快解决,让老人生活有了保障。

不久前,村民韦光勇结婚在龙泉村传开,丁希娥更是带头领着附近的村民们帮忙打理,将婚礼宴席安排得井然有序,整个村子都热闹和气,韦光勇说:“村里有这样一个阿姨,我们村子里团结又热闹,简直就是我们村子里的一个宝。”

受到了村民们一致赞扬,丁希娥也始终记挂着村民们的问题,在不久前,还提交了关于龙泉村修建广场或娱乐场所,与修建厕所的提案,并带头做好村子里的环境卫生。

“我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又是党员,又是乡人大代表,我肯定要为村民们着想,为他们服务就是我的责任。”丁希娥说:“在以后,我还会不断地去服务百姓,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让我们村继续保持其乐融融的氛围,保证好家风乡风文明,让大家在这里生活更加幸福。”(司玉坤、李灵、吴贵荣)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