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錦星鎮:春耕備耕忙 專家來幫忙

當前正值春耕備耕的大好時節,錦星鎮堅持早部署、早動員、早服務的宗旨,扎實有序推進春耕備耕工作,為全鎮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夯實基礎。
春耕備耕忙。
在錦星鎮慶民村,市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鎮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村支兩委、駐村干部正在組織村民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培訓,就藥劑拌種技術及大豆復合種植技術等方面的種植技巧進行現場講解,並為大家答疑解惑,村民們認真聆聽,春耕備耕氛圍濃厚。
慶民村村民劉揚光說:“以前我們種植苞谷,習慣的就是一溝豆子一溝苞谷。后來又種成兩溝豆子兩溝苞谷,感覺越分開種植越好。今年農技人員來我們這裡宣傳,又整成二套四,也就是兩溝玉米套種四溝豆子的這種種植法,這個產量會更好,我要把我的土都要按照這種種植方式種下去。”
2023年錦星鎮採取“2套3”模式進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4000畝,實現玉米畝產522公斤,大豆畝產86公斤,與傳統種植模式相比,呈現玉米不減產,大豆增收的良好勢頭。今年,錦星鎮將通過大力宣傳,在全鎮推廣“2套4”的良種良法,帶動村民增產增收。
慶民村主任助理何明楊介紹,去年我們慶民村玉米大豆復合種植300畝。今年邀請了市農業技術人員到場培訓,極大提高了村民大豆玉米復合種植的積極性,今年種植面積達到500畝。接下來村委會將積極協調種子免費發放給村民種植,確保村民增產增收。
據了解,大豆玉米復合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充分發揮其高位作物玉米的邊行優勢,擴大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間,實現玉米帶和大豆帶的年際間輪作,通過調控行株距,實現玉米種植密度與淨作相當,大豆種植密度達到淨作的70%,增加大豆產量。
錦星鎮有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錦星鎮極力打造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5000畝,其中示范點4個,1000畝一個,500畝三個。在2023年二套三模式的基礎上,2024年全力推廣二套四的種植模式,該模式有通風效果好,採光效率高,營養吸收好等優點,還能有效改良土壤墒情,預計將實現玉米畝產555公斤以上,大豆畝產90公斤以上。(黔西市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貴州劍河古生物化石暨“金釘子”司法保護基地成立
- 本報貴陽3月27日電 (記者陳雋逸)近日,貴州劍河古生物化石暨“金釘子”司法保護基地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揭牌成立,旨在確保古生物化石和“金釘子”的安全與完整,防止古生物化石、“金釘子”遭受破壞,依法保護古生物化石分布區生態環境。 當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黔東南州中級人民法院、雷山縣人民法院、劍河縣人民法院還聯合發布了《貴州劍河古生物化石暨“金釘子”司法保護令》,明確禁止未經許可,擅自挖掘古生物化石及實施對“金釘子”破壞行為﹔禁止未按照批准方案,挖掘古生物化石和實施其他對“金釘子”破壞行為﹔禁止非法開發、採集、買賣、轉讓、運輸、加工、收藏古生物化石﹔禁止在古生物化石群及“金釘子”區域內實施放牧、生火、扳弄、採石、取土等﹔禁止在保護區內修建不符合規劃的建筑物、構筑物及道路等﹔禁止從事破壞古生物化石地和遺址的其他違法行為。…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