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貴州水職院:用“專業”節水 為資源“充值”

2024年03月22日08:26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一場小雨過后,貴州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貴州水職院”)空氣清暢,路面卻並未積水。球場上,幾名學生趁著天氣轉好,打起了籃球。

貴州水職院一隅。貴州水職院供圖

貴州水職院一隅。貴州水職院供圖

雨水並未“消失”,而是被這所“海綿校園”吸收了。作為貴州唯一一所水利水電類高職院校,貴州水職院發揮水利水電特色專業優勢,打造具有水文化特色的綠色生態校園,不僅讓每一滴水發揮最大效用,也讓“水動能”持續激發學校發展新活力。

伴隨節約水、用好水的“種子”在校園生根發芽、遍地開花,貴州水職院榮獲2022年全國節水型高校典型案例、貴州省第一批“省級節水型單位”“綠色學校”等稱號,在不負“水”之名的道路上不斷摸索前進。

一座“能喝水 會呼吸”的綠色校園

貴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雨多庫少,豐水又缺水”的水情特征明顯,時常出現工程性缺水狀況。如何結合專業特色,合理保護、節約、開發和利用水資源,成為貴州水職院探索的課題。

海綿校園透水效果演示。貴州水職院供圖

海綿校園透水效果演示。貴州水職院供圖

“把雨水‘留住’是我們的節水思路。”貴州水職院副院長陳明說。貴陽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均超1000毫米,地表水資源豐富,經透水路面滲透后仍有大量地表水。對此,該校研究設計了一套雨水收集系統。

漫步校園,腳下的道路、運動場都是吸水的“海綿”。雨水“途經”由多種透水材料組成的地面滲透至地下,再通過回填的土石層過濾后,沿原地形地貌自然坡度流入校園的鄉愁湖。此舉不僅實現校內連續暴雨無積水,還形成校園湖滿塘盈的景觀。

向高處望,屋面雨水也變成了學校用水。滴落房頂、滑進管道、進入水池后,雨水經棄流、沉澱、過濾和消毒等步驟,變成“再生水”,最終匯入2000立方米的清水池,成為實訓基地、校園綠化和清潔衛生用水。

學生了解節水灌溉項目。貴州水職院供圖

學生了解節水灌溉項目。貴州水職院供圖

“不僅如此,我們還是貴州省唯一一所學生宿舍有兩套上下水系統的學校。”貴州水職院水利工程分院院長楊正策自豪地說。分布於學生宿舍的兩套上下水系統,一套可將學生洗漱洗浴的廢水收集處理,再次用於廁所沖洗﹔另一套則將宿舍廁所的污水進行再收集處理,補充廁所用水,加強非常規水源利用。

如今,根據區域水質、處理成本等因素分類,該校形成立體化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統,具備雨水收集、中水回用、污水處理、防洪灌溉等功能,變得像“海綿”一樣會呼吸,成為綠色低碳校園建設的一抹亮色。“留住水資源、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讓每一滴水都不浪費,我們正不斷逼近目標。”陳明表示。

一段“青年與水為鄰”的點滴之行

在貴州水職院的省級開放性實訓基地“大禹館”內,以貴州省典型水利水電工程為原型打造的水庫、發電站、溝渠等微縮版水利設施一應俱全。在逼真的水利工程模擬場景中,學生不僅能沉浸式學習專業技能,還增強了科學用水、建設良好水生態環境的意識。

水利工程實訓中心(大禹館)全景。貴州水職院供圖

水利工程實訓中心(大禹館)全景。貴州水職院供圖

“節水型校園建設與專業建設深度融合是我們的亮點。”楊正策介紹,貴州水職院通過“實景實用”,讓節水校園化身實踐教學場所,同時,在水利、水電、建筑等七個專業開設《節水教育》《節水灌溉》等課程,在實訓課堂中融入水文化教育,引導學生注重資源節約和生態保護,養成愛水、惜水、節水、護水的良好習慣。

節水是生活方式,也是社會責任。每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貴州水職院校內的省級節水示范教育基地面向全省各級機關、學校、單位、企業開放。“我們還組織學生參與各類節水教育科普宣傳活動,向社會普及節水知識和技能,傳播節水新技術、新工藝。”貴州水職院后勤保障處副處長劉瀟說。

思政課教師給學生上水文化實踐課。貴州水職院供圖

思政課教師給學生上水文化實踐課。貴州水職院供圖

為進一步加強節水管理工作,貴州水職院成立了節水型院校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節水制度,定期制定節水目標和節水計劃,並實施、跟蹤和監督節水工作。

“通過建設供水管網遠程監控與管理系統平台,學院分類用水在線計量得以實現,公共場所供水設施和終端的日常維修維護功能也得到加強。”楊正策說,數據化、精細化的管理讓節水變得更簡單,也更有效。

成立水質在線監測實訓中心、建設校園節水灌溉項目、設置校園水回收利用系統……以節水型高校建設為牽引,貴州水職院正在節水護水的賽道上跑出加速度。(李麗萍、龍毅)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