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銅仁江口:傳統村落春意濃 清明美食味飄香

2024年03月28日16:41 |
小字號

在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有一道傳統特色美食清明粑和社飯永遠是清明前后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清明將至,官和鄉泗渡村的村民們制作的清明粑和社飯香味扑鼻。人們在美食中寄托對先人的思念,感受春天的味道。

“每逢清明節,在江口各地除了掃墓、祭祖、踏青、游玩之外,還有當地人緬懷先祖的常備美食。在官和鄉泗渡村,村民們會制作清明粑、社飯,以祭祀先祖,祈求家運祥和和五谷豐登。”筆者用鏡頭記錄了美食的制作過程。

採摘粑粑菜。

採摘粑粑菜。

一大早,江口縣官和鄉泗渡村后溪組的村民們就開始忙碌起來,拿著竹籃在田埂上採摘粑粑菜,隨后將原材料切碎、揉團、炒餡料……大家分工明確,准備有序。

“我們採摘粑粑菜要採最嫩的,採開花的。將採回來的粑粑菜用水洗淨后,拿開水煮幾分鐘,再切碎,做出來的清明粑才香,更能嘗出春天的味道。”官和鄉泗渡村村民劉梅珍說。

粑粑菜學名鼠曲草,葉子呈灰綠色,小巧玲瓏像小勺,摸起來十分軟綿,入春時最鮮嫩多汁,清明節前后正是採摘的最佳時機。

“從原材料的採摘和各種佐料的准備,過程十分復雜,需要非常細心地處理才能保証食材原有的味道。今后我也會更多地參與到各種傳統習俗中,去傳承和弘揚傳統特色美食。”官和鄉美食推薦員肖林鋒說。

制作清明粑。

制作清明粑。

江口縣官和鄉泗渡村於2019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而后溪組則於2019年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后溪組以侗族為主,村裡的木房沿河兩側布局,村子掩映於青山綠水之中,處處散發著真摯的人情味和綿綿鄉愁,村民們聚在一起做社飯、清明粑的習俗由來已久。多年來,原本隻有在祭祀祖先時才能吃到的美食,現在已經成為一道春天的時令小吃。

“每一年的清明節,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做社飯和清明粑,來祭祀祖先,保佑我們生活幸福平安,日子越來越好。祭祀完后,我們就會給小孩吃,保佑他們健康成長。”官和鄉泗渡村村民楊政芬說。

社飯。

社飯。

春來青蒿綠,社飯又飄香。春季萬物復蘇、生機盎然,這時用來做社飯的主要食材——鮮嫩茁壯的青蒿和野蔥正滿山遍野,是制作社飯的大好時機。村民們將採摘的鮮嫩青蒿洗淨后搓揉、擠出苦水、洗淨剁碎、文火焙干,與野蔥、臘肉一起倒入鍋中和備好的糯米、粘米等拌勻,蓋上鍋蓋蒸燜,不久集蒿香、飯香、肉香、蔥香於一體的社飯就出鍋了。

“做社飯的食材很講究,想要社飯好吃配料必須准備充分,必不可少的食材有蒿菜、野蔥、臘肉、豆腐等。蒸的時候必須要燒大火,蒸出來的社飯味道又香又美味,鬆軟可口,老少皆宜。”官和鄉泗渡村村民楊政芬說。

社飯、清明粑獨有的清香讓人垂涎欲滴,鄰裡好友們圍坐一起品美食、話家常,這不僅是村民們每年與春天的約定,更是一種生生不息的民俗文化傳承。(圖/文 黎福慧、楊再強)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貴州劍河古生物化石暨“金釘子”司法保護基地成立
  本報貴陽3月27日電 (記者陳雋逸)近日,貴州劍河古生物化石暨“金釘子”司法保護基地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揭牌成立,旨在確保古生物化石和“金釘子”的安全與完整,防止古生物化石、“金釘子”遭受破壞,依法保護古生物化石分布區生態環境。 當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黔東南州中級人民法院、雷山縣人民法院、劍河縣人民法院還聯合發布了《貴州劍河古生物化石暨“金釘子”司法保護令》,明確禁止未經許可,擅自挖掘古生物化石及實施對“金釘子”破壞行為﹔禁止未按照批准方案,挖掘古生物化石和實施其他對“金釘子”破壞行為﹔禁止非法開發、採集、買賣、轉讓、運輸、加工、收藏古生物化石﹔禁止在古生物化石群及“金釘子”區域內實施放牧、生火、扳弄、採石、取土等﹔禁止在保護區內修建不符合規劃的建筑物、構筑物及道路等﹔禁止從事破壞古生物化石地和遺址的其他違法行為。…
供需精准匹配 資源高效利用
  登錄網站、選擇產品、按需下單,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採購總監劉鐵柱在網上操作后,數以噸計的磷酸原料便順利採購完成。 劉鐵柱購買的磷酸原料,是磷礦石初級產品之一,也是公司核心產品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的重要原材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