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市:菊花寄哀思 綠色祭祀成主流

清明節將至,在清鎮市城區,素淨的白菊、雅致的黃菊等環保祭祀用品大批出現在各個花店裡,店家們忙著為顧客挑選鮮花、修剪枝葉、搭配包裝。
王庄村村民冉毅雲正在挑選鮮花祭品。
與此相反,傳統紙扎品和香燭的需求逐漸減少,商家們緊跟市場需求,紛紛增加祭祀鮮花的售賣。在清鎮市麥格鄉、王庄鄉等鄉鎮,一些紙火店、鮮花店、煙花爆竹售賣點門口擺滿了成束、成籃的祭祀鮮花,售價在15元-30元不等。
“這兩天陸陸續續已經有人來購買鮮花,紙錢直接沒人買,我們做生意也要根據顧客的需求來調整品種。”麥格鄉祭祀用品售賣點經營者說,相比傳統的祭掃方式,鮮花祭祀更環保、安全,同樣也能表達對親人的懷念。
犁倭鎮一花店擺滿祭奠花束。
王庄鄉王庄村村民冉毅雲一家趁著趕集日正在挑選著祭祀用品,今年,他們不再購買香燭紙錢,而是選擇用庄重的菊花寄托哀思。“現在都是用鮮花哦,鮮花祭祀簡單點,成本也差不多,還更文明。”冉毅雲說。
用鮮花代替紙火,用節儉代替鋪張,祭祀的風險小了,對親人的哀思也增加了文明的厚度。隨著人們環保、安全意識的提高,以往煙霧繚繞、紙錢紛飛的祭祀景象逐漸隱去,清明祭掃更多了一份“清明”的氣息。這些可喜的變化,得益於清鎮市“治風”工作的深入開展。
青龍山街道一鮮花店擺滿祭奠花束。
近年來,清鎮市堅持黨委政府倡導、村(居)民自治推動、城鄉統籌推進的原則,大力推進“治風”,著力整治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同時,積極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文明祭祀”宣傳活動等,增加群眾體驗,以活動凝聚人心、傳遞文明,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逐漸深入人心。
麥西高速路口銷售點擺放的花籃、盆栽。
2023年,全市18400余名黨員及國家工作人員、1300余名執事人員簽訂《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承諾書》,開展勸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3651次﹔組織以“鄉風文明”為主題的文化活動1000余場(次)﹔232個村(居)組建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隊伍,以群眾說服群眾,實現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的轉變。
下一步,全市將繼續以“治風”工作為抓手,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不斷提升城鄉文明程度,推動鄉村振興繪就新篇章,增強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圖/文 饒敏、楊雙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貴州劍河古生物化石暨“金釘子”司法保護基地成立
- 本報貴陽3月27日電 (記者陳雋逸)近日,貴州劍河古生物化石暨“金釘子”司法保護基地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揭牌成立,旨在確保古生物化石和“金釘子”的安全與完整,防止古生物化石、“金釘子”遭受破壞,依法保護古生物化石分布區生態環境。 當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黔東南州中級人民法院、雷山縣人民法院、劍河縣人民法院還聯合發布了《貴州劍河古生物化石暨“金釘子”司法保護令》,明確禁止未經許可,擅自挖掘古生物化石及實施對“金釘子”破壞行為﹔禁止未按照批准方案,挖掘古生物化石和實施其他對“金釘子”破壞行為﹔禁止非法開發、採集、買賣、轉讓、運輸、加工、收藏古生物化石﹔禁止在古生物化石群及“金釘子”區域內實施放牧、生火、扳弄、採石、取土等﹔禁止在保護區內修建不符合規劃的建筑物、構筑物及道路等﹔禁止從事破壞古生物化石地和遺址的其他違法行為。…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