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鎮:“五治”治出“五美”鄉村

干淨整潔的鄉間小路、外觀精美的民居庭院、水清岸綠的溪流河道……夏日的貴安新區高峰鎮,處處是如畫美景。
走進高峰鎮栗木村,不少村民正在按農家樂或民宿風格打造住房。“我家的房子是老一輩上世紀70年代建的,廁所是旱廁,半夜起來上廁所涼颼颼的。”村民龍飛說,農村“五治”工作開始后,政府鼓勵群眾建房改廁且有補貼,聽到消息后,在省外打工的他放下工作趕回來,按照標准對房屋進行改建。
高峰鎮“五治”辦工作人員田楊說,目前,栗木村有50戶村民正在對庭院實施改造。部分村民還希望借助栗木村打造國際山地越野公園體育服務和賽事基地的契機,發展鄉村民宿吃“旅游飯”。
近年來,高峰鎮以農村“五治”為抓手,不斷改善環境,扮靚鄉村,提升顏值,一批生態美、環境美、產業美、生活美、風尚美的“五美”鄉村,正在高峰土地上涌現。
“三水同治”治出生態美。高峰鎮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為目標,堅持飲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體“三水同治”,將居民用水管起來、淨起來、活起來。田楊介紹,今年,高峰鎮農村市政飲用水覆蓋率達100%。鎮裡將“治水”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倡導群眾節約用水,不亂排亂倒污水。各村組織村民代表大會、壩壩會等方式開展黑臭水體治理預防宣傳,全面提升生態環境。
垃圾減量治出環境美。高峰鎮通過多種形式,向群眾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緊盯第一次分類、第二次分類和收運、第三次分類和初次處理、終端處理“四個環節”,採取“五點減量法”(可腐垃圾“漚”一點、煤渣灰土“埋”一點、可回收垃圾“賣”一點、有害垃圾“收”一點、其他垃圾“運”一點)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工作。通過建設再生資源回收站、垃圾處理站等基礎設施,讓垃圾外運量減少80%。通過“三清一改”、每月兩次的村庄清潔行動,極大美化了環境。
宜居農房治出產業美。高峰鎮根據“康養旅游農業鄉鎮”的定位,結合鄉村旅游,解決好民居的保護、建設、利用三大問題,扎實推進“治房”工作,在黃貓村集中連片打造宜居農房,在普馬村盤活閑置宅基地房屋,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農家樂和民宿,突出“一戶一院一設計”,實現“舊貌”換“新顏”。如今,隨著貴州梅園、山地越野等一批項目在高峰落地,以農房為依托的森林康養、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潛力不斷涌現。
標准“治廁”治出生活美。高峰鎮堅持公廁、私廁同治,把握標准、有序鋪開,精准指導,全面消除了無廁和旱廁3000多戶,建成公廁52個,建立公廁管護機制,做到公廁有人管、有錢管。“廁所革命”讓群眾和游客的如廁體驗得到大幅改善,減少了疾病的來源和傳播,群眾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
移風易俗治出風尚美。高峰鎮依托村(社區)黨支部、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紅白理事會等,嚴控“事前宣傳報備”“事中嚴把標准”“事后督查再宣傳”三階段,拍攝“治風”小視頻,建設集中辦事點、安葬點等,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杜絕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不良習俗傳播,久久為功,不斷推動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形成。
高峰鎮“五治”辦工作人員田楊介紹,高峰鎮將繼續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持續堅持下好農村“五治”一盤棋,不斷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從“局部美”邁向“全面美”。(黃寶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