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理工學院老師崔祚:熱愛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2023年06月05日15:42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在貴州理工學院,有這樣一位老師,從求學時不停“轉換陣地”,挑戰新的科研方向,到扎根在貴州理工學院,崔祚始終保持著不斷再出發的視角,專注、執著地孕育著科研的浪漫。

崔祚,1988年生,貴州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工程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仿生機器人、計算流體力學、固體火箭發動機和水下發射技術等。

從東北到華中,從東半球到西半球,崔祚的求學之路,是一個不停“轉換陣地”的過程。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明尼蘇達大學,都是他來貴州理工學院之前駐足過的地方。“好奇”不僅體現在求學地點的選擇上,在專業研究中,他也盡力追求不一樣的視角。

“在博士學習期間,我主要從事的是機器人研究,側重動力學分析,而在美國博士聯合培養的明尼蘇達大學SAFL實驗室,更側重計算流體力學以及數值編程等方面研究。研究方向與之前的研究基礎差別很大。”在崔祚看來,研究方向的轉換雖然困難,卻也是打開思路的一把鑰匙。“不同的研究方向其實有很多岔路口是相同的,嘗試從更多角度去解決時,對科研自然就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崔祚。

崔祚。

地域的轉變,學校環境的變化,絢麗的科研世界層層展現在面前,崔祚善於探索,博採眾長,仿生機器人、計算流體力學、固體火箭發動機和水下發射技術等多個研究方向讓他在遇到科研困難時有更豐富的解讀視角。近期針對高速武器水下發射穩定性問題,崔祚將機構動力學理論、海洋波浪理論、流體力學以及超大規模並行計算等理論深度融合,創造性地解決了發射干擾問題並為發射安全性提供了理論和數據支撐。正如他經常說的,“科研創新的前提是扎實的基礎知識,我們不僅要掌握專而精的專業知識,還要廣泛涉獵相關領域的最新技術,這樣才能把科研創新應用到實際問題中”。

於崔祚來說,愛國主義即是最大的浪漫。在貴州理工學院,崔祚在基礎理論研究領域繼續深入,同時根據國防建設的現實需求,也著力於固體火箭發動機和水下發射應用方面的研究。在家國情懷的指引下實現個人價值,在追尋理想的道路上,崔祚正邁出扎實的腳步。目前,崔祚老師主持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作為技術負責人主持和參與重點基金項目、基礎加強項目以及其他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發表SCI/EI論文20余篇﹔擔任《Scientific Reports》《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Biology Open》等國際期刊,《機械工程學報》《空氣動力學學報》《水下無人系統學報》等國內期刊審稿人﹔崔祚的浪漫,結出了累累的科研成果。

崔祚。

崔祚。

教學中,崔祚作為“領航員”,首先去“了解自己的學生”,他會充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承擔《工程熱力學與流體力學》《機械制圖》《飛機結構學》《計算流體力學》等十余門課程的設計與講授中,他將復雜抽象的知識用生動形象的方式講給同學們,並帶領同學們認識學科領域的前沿,將理論結合實踐,不僅能讓同學們掌握知識,還能讓同學們學會探索與鑽研的精神。“具體知識可能會忘,計算技巧等真正用到的機會也不多,可是綜合性的創新思考能力卻是可以受用終身的。”

“回憶整個學習期間與崔老師的交流,遇到很多晦澀的學業問題,崔老師總會深入淺出,他的課堂一定會有笑聲,對我來說,他既是老師,也是朋友。”航空航天工程學院19級的姚波波說道。身為老師,崔祚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指導和幫助的角色,而不是管理的角色,所以,他的學生感受到的總是受益和關愛。

熱愛,是終身浪漫的開始,科研的浪漫在於勤耕不輟、在於迎難而上,在於堅持不懈。秉持著科研人的對探索的渴求與對知識的謙卑,崔祚立大志於一事,做大事於一生,一步一腳印地踏實前進著……(圖/文 貴州理工學院)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