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陽信息科技學院教師向泓興:以科技之光點燃學生創新夢想

2023年05月22日18:41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初夏的校園,下弦月半挂於深夜的窗台之上,幾束微光映襯著檐下的杜鵑花靜靜綻放,喧囂逐漸退去。此時,在貴陽信息科技學院的創新樓六樓,幾盞潔淨的燈光和噠噠作響的鍵盤敲擊聲相得益彰,仿佛在宣告著這群青年人即將完成又一個創新夢想。

這裡是前延創新科技人才工作室,他們正在操作的,是把中國傳統醫學中的針灸療法與三維立體技術相結合,從而誕生出一種新型康養技術,讓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實現自主針灸養身診療。那位在幾個工位之間穿梭、觀察指導該項目模型制作流程的年輕教師,則是貴陽信息科技學院的副教授向泓興。

2019年,向泓興來到貴陽信息科技學院,成為該校重點培養的一名“雙師型”教師。4年來,向泓興始終圍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堅守教學一線,成立延創新科技人才工作室,悉心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勤練技能,錘煉品格,在各類國際頂級工業設計賽事中獲得10余個獎項,獲各類國家級、省部級及其他獎項440余項,10人獲個項發明專利,130余名學生畢業后走向國內知名企業一線工作崗位,將科技融入理想,用創新點燃夢想。

向泓興和他的前延創新科技團隊。余文捷攝

向泓興和他的前延創新科技團隊。余文捷攝

做生活的“留心人”  在點滴中獲取創新靈感

推開前延創新科技人才工作室的大門,各式各樣的3D打印模型與滿牆晶瑩剔透的獎杯映入眼帘,這裡正是向泓興帶領學生團隊共同奮斗的地方。

聊起科研,向泓興神採奕奕。“科技是為人類的生活而服務的,隻要做好生活中的‘留心人’,勇於探索,敢於發現,善於打破固有思維,開拓‘腦洞’,靈感就能源源不斷地迸發出來。”向泓興說。

2022年的一天,向泓興在收看新聞時被一組數據震驚:我國近10年來發生高層建筑火災高達3萬多起,消防員在解決高層建筑滅火中面臨困境。“我們能否研發一種可無人駕駛、高空作業的消防器械,讓消防員能更快捷和安全進行高層建筑滅火作業?”向泓興默默思考著,發明一款“車載消防無人機”的念頭也在他心裡萌生。

此后,他連續幾天吃住都留在工作室,經過反復建模和多版設計,最終確定了《車載消防無人機》設計方案。功夫不負有心人,該作品最終獲得國家專利兩項,還入圍了2022年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復評產品名單,並在同年獲得國家工信部表彰。

在生活點滴中發現和獲取創新靈感,車載消防無人機的發明並非個例。2021年向泓興生病住院,在護士為他更換輸液藥品期間,他細心地發現,替換下來的輸液藥瓶中總會有藥品殘留。

“是否可以通過設計,對傳統的輸液藥瓶和針劑進行改良,從而實現患者輸液‘零浪費’。”當靈感涌現,還未痊愈的向泓興就立刻著手制作設計方案。經過與團隊的攜手合作,他們的設計作品《輸液零浪費》不僅解決了輸液藥品浪費問題,獲得國家專利,還奪得德國if設計新秀獎全國300強,成為貴州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高校團隊。

2 成果的背后是向泓興果決的行動和巨大的付出。向泓興供圖

成果的背后是向泓興果決的行動和巨大的付出。向泓興供圖

科研路上“爬坡上坎” 必須鍥而不舍迎難而上

“科技創新永遠有爬不完的坡、過不完的坎,隻有迎難而上,鍥而不舍,才可能收獲成功。”談起科研經歷,向泓興深有感觸。

在向泓興看來,科技創新之路荊棘密布困難重重,不可能天降奇跡,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無數的實驗計算和反復推敲演練,選擇了科研,就選擇了以晝夜為伴。對他來說,吃住在實驗室,設計了百個方案后依然推倒重來,這些都是常有的事。

2022年,貴州面臨嚴峻的新冠疫情考驗,向泓興在投身疫情防控中留意到,平均每人每次做抗原檢測的時間都在5-6分鐘左右,並在檢測過程中所用的“抗原試劑三件套”也存在資源浪費、操作步驟復雜等問題。於是,研發抗原試劑“2.0”版本的想法在他心裡油然而生。

接下來就是果決的行動和無數個日夜的付出。那段時間裡,向泓興白天完成學校的“戰役”任務,晚上則一頭扎進實驗室裡。通過反復試驗、建模,最終實現了“抗原檢測一體化”,並且在3分鐘內即可查出結果,讓抗原檢測更加簡單快捷。目前,該發明項目已獲國家專利,並有望實現發明成果轉化。

還有一個案例,受某支付平台一款游戲的設計啟發,向泓興大膽設想,要將虛擬游戲概念和現實生活進行融合,制作儲水裝置,解決缺水地區水源儲備問題。隨后,向泓興立刻行動起來。期間,他多次前往山東煙台、湖北武漢等西北缺水地區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正值酷暑,他頂著火辣的太陽挨家挨戶了解情況,但當第一版設計方案制作定稿出來的瞬間,他認為一切都很值得。

“這些作品就像我的孩子,當看到一個個想法落地,變成具體的方案、模型、甚至產品,內心的成就感和喜悅感無以倫比。”雖然直至今日,該系統仍然在不斷的優化中,但是向泓興也從未想過放棄。

“科學探索從來都不是坦途,每一個成果都來之不易,但上天從來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前行、敢於創新、不斷攀登的人。”向泓興說。

3 向泓興在課堂上開展創新創業啟發教學。  楊帆攝.jpg

向泓興在課堂上開展創新創業啟發教學。楊帆攝

發揮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優勢 當好學生創新路上“引路人”

斬獲國際獎項17項、國家級獎項32項、省級獎項97項、市級獎項67項、擁有個人專利22項、發表學術論文9篇……近期,向泓興還被重慶市職改辦破格評為高級工業設計師和高級工程師。

不過,最讓他引以為傲的,還是跟他日夜奮戰在一起的學生們。2019年,向泓興毫不猶豫放棄了國企的高薪工作,投身於貴陽信息科技學院,成為一名“雙師型”教師,用自己的多年的一線經驗,帶領學生提升實踐經驗和應用技能,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建設。

“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思維的碰撞總能為我帶來新的啟發和思考,我希望將這份熱愛傳遞給更多的青年。” 向泓興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了充分發揮應用型大學的特長和優勢,帶動學校的老師,培育更多熱愛探索且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向泓興依托學校雙創“八大體系”,創建了前延創新科技人才工作室,並用自己的課余時間給學生無償授課和輔導,讓他們能夠在這方小小的天地中盡情探索和思考。

“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向老師從不會限制我們的想象,他會仔細詢問我們的進度,然后根據實際情況給出制作意見,給予了我們充分的發揮空間。”學生陳璐璐說。在大家眼中,向泓興是一位“鐵人”,無論刮風還是下雨,清晨還是深夜,隻要學生有問題請教,他總會第一時間幫助解答,並千方百計激發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希望我們的學生通過前瞻性和實踐性的學習,敢於探索,勇於探索,在畢業投入工作時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4年來,向泓興圍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堅守在教學一線,悉心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勤練技能,錘煉品格,以實際項目帶動學生參與教學實踐,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策劃、組織、協調、表達等多方面能力。

截至目前,向泓興培養的貴科學子獲國際頂級工業設計賽事10余項,國家級獎項40余項,省部級獎項230余項,其余獎項170余項,10人獲個人專利,130余名前延創新科技人才工作室的學生,在畢業后走向國內知名企業一線工作崗位,優質就業率達100%。

看到學生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清晰的設計思路,並且能夠將科研成果進行有效轉化,向泓興十分欣慰。他認為,老師這個角色,要執著於教書育人,更要有熱愛教育的定力和淡泊名利的堅守。

隻要心懷夢想,哪裡都是詩和遠方。未來,向泓興將在這方夢想的舞台繼續堅守,不斷綻放,將這份對於科研的執著和熱愛傳遞下去。(余文捷)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