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變化最可喜(記者手記)

今日畢節,處處呈現新氣象:水電路都通了,“麻窩寨”變二層小樓了,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在家門口找到工作了,手工黃粑變成“網紅”商品了,一大批高科技企業在這裡落戶了,烏江的水更清了,百姓的口袋更鼓了……在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后,900多萬畢節人民意氣風發踏上新的征程。
最大的變化是人的變化,最可喜的變化也是人的變化。眼界寬了,心氣高了,信心足了,最重要的是對新發展理念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刻了,並且自覺落實到行動上。
化屋村“七仙女”導游隊的苗族姑娘何蘭,能唱能跳,在社交媒體上開設了短視頻賬號,她說,能唱能跳還不夠,要會用互聯網,“讓外界了解我們苗寨”﹔
七星關區朱昌鎮的村民邱會雲,已經熟悉掌握大棚蔬菜種植技能,她說,同樣是種地,“有沒有技術,就是不一樣”﹔
黔西市錦繡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清龍說,現在做基層工作要學會走網上群眾路線,利用好智慧社區平台﹔
畢節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顧韜說,做夢都希望招來大項目,但不能撿到籃裡都是菜,“有污染的項目,即使再掙錢也一概不能要”﹔
貴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質檢部經理蒙曉雲說,以前在外地打工,沒想到自己如今成了企業中層,“現在畢節的發展機會也很多,不一定都要‘東南飛’”﹔
畢節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李文武說,以前都是別人幫我,我要好好學一門技術,將來也要幫更多的人……
精氣神很重要。依靠這種精氣神,畢節歷史性地戰勝了貧困。踏上新征程,依然需要這樣的精氣神。
說到畢節、貴州,不能不說到長征,不能不談到長征精神。當年長征時,紅軍在貴州活動時間最長、活動范圍最廣。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貴州時強調,“我們要始終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採訪中,當地干部不止一次講起長征故事。對畢節來說,從“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范區”,就是一場新的長征。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拿出當年紅軍強渡烏江那股勁兒,畢節一定能夠續寫新的長征故事,一定能夠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22日 第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