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方:探索“黨建+”模式推動“固本行動”見實效【4】

2022年以來,貴州省大方縣核桃鄉結合實際,緊緊圍繞市委、縣委實施鑄魂固本塑形聚力健體“黨建五項行動”的部署安排,探索“黨建+”模式,有效推動“固本行動”工作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黨建+學習”促進思想政治不斷提升
建立健全學習機制。制定下發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方案、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計劃、黨校教育培訓工作計劃等制度文件,有計劃地開展黨員干部教育培訓4場,累計培訓300余人次,組織撰寫黨內法規等方面學習心得70余篇。推行“531”學習工作法,建立動態跟蹤台賬,督促和助力廣大學員學用結合取得學習實效。
用好用活各類平台。引導黨員干部持續樹牢終身學習理念,全面學習貫徹中央、省、市重要會議精神,迅速掀起學習熱潮,利用好干部職工大會等契機,開展在線答題120余人次,利用“青年大學習”開展學習9期120余人次,通過線上線下、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等多種方式開展學習,堅持先行一步、深學一層,力爭做到常學常新、常思常悟。
廣泛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組織支部黨員到東關鄉將軍山之役紀念碑、大海壩烈士陵園等地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同時,黨委書記以“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為題上黨課。廣大黨員干部在活動中重溫黨的光輝歷史,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有效激發了黨員干部愛國主義熱情。
“黨建+提質”推動戰斗堡壘不斷建強
提質隊伍建設。嚴格發展黨員程序,目前共發展黨員16名,儲備發展對象14名,為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積極鼓勵引導村(社區)干部提升學歷,截至目前,正在參加學歷提升的有4名,其中提升至大專的3名,提升至本科的1名。制定“一人一策”培養計劃,儲備后備村干部19名。
提質基層治理。創建“雙好雙強”黨組織,以木寨社區為示范點輻射帶動其他8個村(社區)抓好創建工作。核桃鄉民生村黨支部、大方縣木弄底生態旅游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榮獲第三批“全縣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示范點”稱號。充分發揮黨組織領辦創辦作用,持續做大做強村級集體經濟。截至目前,9個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10萬元以上的2個,5至10萬元的7個。
提質發展效能。核桃鄉入選貴州省第二批旅游重點鄉鎮、民生村入選貴州省第四批旅游重點村,為核桃鄉發展旅游產業打下了堅實基礎。獲鄉村旅游項目2個,投入資金158萬元,為木寨社區鄉村旅游業提質改造,項目已經完工﹔抓實農旅融合,獲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資金420萬元、東西部協助發展資金300萬元,用於木寨社區鄉村旅游示范點打造、社區污水治理、產業路硬化及蠶桑產業基地建設。
“黨建+服務”推進干群關系不斷融洽
黨委班子成員示范帶頭服務。建立黨支部聯系工作機制,黨委班子成員示范帶頭,緊密結合確立的調研課題內容,深入各黨支部、非公企業及合作社調研黨建工作、產業發展等20余場次,結合“貴人服務”工作要求,深入轄區內學校、醫院開展走訪鄉土人才18人次,累計為企業開展服務18人次,解決問題7個。
黨員沖上戰斗一線服務。健全鄉村黨員考核管理制度,有效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激情。疫情期間組建黨員突擊隊,將138名鄉村干部、醫務人員及教職工中的黨員納入突擊隊人員名單,承擔值班值守、外來人員排查、核酸檢測、抗原核酸檢測及政策宣傳等急難險重工作任務。在春耕春播工作中,大力推行“3套2”玉米示范點種植工作,熟悉農業種植技術的16名黨員全程蹲點一線跟蹤指導確保出實效。
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服務。發揮共建勞務協作站和“山海心連之家”作用,獲廣州市幫扶資金300萬元新建中壩小學教學樓、操場及各種配套設施,極大地方便了附近兒童就讀,改善了教育環境,有效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爭取廣州市幫扶資金200萬元用於貴州多彩芳莎蠶絲制品有限公司廠房設施建設,累計為40余名群眾提供務工收入,同時推動了產業梯度轉移,提質發展蠶桑產業標准化、規模化和市場化水平。(田超、金丹)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